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新闻发布会
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威海放大招
发布日期:2019-09-02 10:46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8月30日上午9:30,市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党组副书记、总督学包英介绍了《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



主要目标《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职业院校布局合理,专业产业密切对接,中高职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22年,蓝色经济产教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初具规模;到2025年,在全市形成3-5个各具特色、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园区,多元化育人机制全面推行,教育和产业融合特色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格局基本形成,威海市争取进入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行列。

重点任务 统筹职业教育发展 围绕我市区域产业类型分布,从院校布局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专业调整设置等方面加强市级统筹,解决以往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不鲜明,专业设置重复,存在同质化竞争以及与地方产业契合度不高等问题。

★ 统筹各职业院校围绕区域经济和办学定位实现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在荣成市打造海洋装备、海洋渔业及海洋生物制药为主题的特色职教园区,规划建设蓝色经济产教融合先行区;在高区建设集高等教育、科教研发、产业孵化于一体的产教深度融合职教特色小镇;在经区打造集职教园区、文化旅游区、康养服务区三位一体的职教特色园区;在南海新区建设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为主体的特色职教基地。落实市级统筹管理,理顺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威海技师学院管理体制。

★ 统筹专业设置,成立市级专业设置指导委员会,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和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专业,争取2-3个高职专业群入选国家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每年支持建设5个以上省、市级品牌专业。

全面推行校企双育人机制 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校企在办学、教学、技能培训、教师配置等各方面全面对接,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解决以往校企结合不紧、融合度不够问题。

★ 启动职业院校依托骨干专业建设二级学院,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职业院校设立二级学院、创新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等;

★ 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项目,推进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实体化运作;

★ 市级公共实训中心2019年投入使用,依托实训中心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每个区市规划建设1所区域综合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按照“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建设5个院校实训基地;

★ 发挥职业院校培训优势,广泛开展面向转岗工人、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中小微企业员工、残疾人等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

★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到2025年,至少培养50名优秀创业培训师、创业咨询师,培养5000名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全面开展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创建工作 通过支持学校、企业承担国家产教融合试点任务,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和工作引领,探索建成一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示范项目。结合我市职业院校在校生数及经济体量,提出到2022年,省级“产教融合型”认定企业达到3-5家。结合区域特色发展的目标并综合考虑各区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提出争取2所高职院校,2-3所中职学校及职教集团(联盟)纳入省级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在此基础上争创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

扩大职业院校的用人自主权 为激活职业院校办学积极性,解决职业院校招聘教师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等问题,推进职业院校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由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等主管部门监督指导,自主公开招聘各类人才,自主组织竞聘上岗和人员聘用管理;职业院校实行定编不定岗,将职业院校教职工人员控制总量的20%,用于聘用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和管理专家兼职职业院校教师或产业教授,同级财政部门按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拨付经费,或按照项目工资制、年薪拨付薪酬;公办职业院校利用校内设施设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社会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等,所得合法收入可用于绩效工资分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