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简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网>教科研简讯
“疫情与教育”成果公报
发布日期:2020-06-08 15:27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 ]

 

“疫情与教育”成果公报

                                                              (第一次)

一、题目

疫情背景下高中思政“同城大课堂”宣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二、内容摘要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冬天异常寒冷。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果断决策,中国政府的强力出击,14亿中国人民的守望相助,成为打破寒冰最温暖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一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本课题以“疫情中的国情教育”为主题,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需要,多角度淬炼“战疫教材”,凝练“战疫精神”,生成“战疫课程”。通过讲述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强大力量和中国人民的感人故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感悟党和国家生命至上的人民情怀,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理解中国用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通过疫情下的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广大青少年培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科学的国情观,增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关键词

    国情教育、思政宣讲、同城大课堂

四、引言

:邵雪晶

   位: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课题名称:疫情背景下高中思政“同城大课堂”宣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2020YZJ046

人:

许桂兰、吴建华、王爱玉、黄进淑、魏玲、于春、仇丽萍、韩亮亮、许华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本课题依托当前中国和世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形势,围绕“疫情中的国情教育”的主题,以“思政宣讲”的形式,拟开发“制度自信”“家国情怀”“国际责任”“青春担当”四个系列的思政主题宣讲课程。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与实施,向学生传递信心、责任与使命,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厚植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奋斗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积极制定计划并迅速投入到课题开发研究中。目前课题组成员已经开发了《信心·责任·使命》《疫情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全球抗疫·大国担当》《家国相依·砥砺前行》《人民战“疫”为人民·人民战“疫”靠人民》《心中的家与国》等6个宣讲课程,通过线上向广大师生进行宣讲,并通过“威海教育公众号”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其中,由课题主持人、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高中思想政治教研员邵雪晶老师开发的2020年思政宣讲第一课《信心·责任·使命》,先后入选山东省、全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超过26万次,并被广泛转发。该课程在广大师生中宣讲后产生广泛影响,对疫情下的思政宣讲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效应。《疫情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一课,作为威海市教育局直属机关党课,在我国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向威海市教育局直属机关全体党员进行宣讲。《全球抗疫·大国担当》《家国相依、砥砺前行》《心中的家和国》《人民战“疫”为人民·人民战“疫”靠人民》等课程,通过线上向广大师生进行宣讲,并通过威海教育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和家长发布,收到广泛的社会影响。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各区市更多的学校、教师也相继开发疫情下的思政课程,开展抗疫思政宣讲,形成浓厚的针对“疫情”培育“国情”的思政育人氛围。

五、成果内容

第一部分:问题缘起

1)厚植学生家国情怀需要将疫情与国情相结合。2019年3月,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八个统一”。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课的根本目的。高中思政课的上位目标就是培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虽然疫情是一种灾难,但抗击灾难也是一本难得的实践教材。本课题力争充分利用好“疫情”这本现实的实践教材,以思政“同城大课堂”宣讲的创新形式,引领学生透过疫情科学认识中国的国情,将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升华为保家卫国、为国担当的伟大情感,培养广大青少年的政治认同和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坚定学生的国家自信,努力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2)中国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是重要的思政教育契机。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各国都是个巨大挑战。中国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大考中,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惊的中国速度、中国力度、中国效率、中国担当,展现了无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来的大量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是非常宝贵的思政育人元素和思政教育契机。本课题就是抓住这一契机,向学生直观的传递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传递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传递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奋斗、梦想、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世界抗击疫情的复杂形势凸显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激荡,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带来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期,一些西方国家炮制出中国病毒论、中国赔偿论,中国延误论等言论,借疫情污名化中国,将科学问题政治化,其实质是借疫情否定和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和颠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这样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本课题研究力图能让学生全面准确的了解中国和世界的真实情况,学会用理性、客观、科学的态度观察世界和分析世界,正确把握世界发展的形势和我国发展的态势,科学认识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一是开发系列化的思政主题宣讲课程。通过广泛搜集和整理当前中国和国际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各种素材,深入挖掘抗疫故事与国情教育的契合点,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形成不同的专题系列,以课程的形式开发“制度自信”“家国情怀”“国际责任”“青春担当”四个系列的主题宣讲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二是探寻思政教育多样化的实施路径。思政宣讲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思政课堂,讲究内容的丰富性、感召性和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性。本课题研究通过探索线上与线下、集中与分散、巡回与定点、名师大讲堂与思政小课堂相结合等形式,带动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推动思政课课堂革命,全面提升思政课的价值性和育人性。

三是探索思政全市域一体化的实践推进模式。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优秀思政课教师组建普通高中思政课教师宣讲团,宣讲团成员覆盖市域范围内所有区市,兼顾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宣讲团成员定期进行跨区域的线上线下集体备课,共同开发课程,统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同城大课堂”宣讲活动。通过市域一体化的推进模式,促进思政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共建,推动全市思政课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市域内思政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内容结构图如下)

    

 

 2)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和经验分析法。通过中国知网、百度、图书馆、央视网、新华网、学习强国等权威网站查阅相关资料,特别是研究高校在思政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准备基础。

二是行动和实践研究法。广泛关注和调研高中学生精神现状和需求,以引导中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为目标,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社会素材,科学规范的开发课程,合理有效的实践课程,用行动促研究,用研究助行动。

三是案例和问题总结法。成功的典型案例对课题研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便于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在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需要及时总结成功案例的经验,及时剖析低效案例的问题,以问题驱动研究,以范例导向研究,以实例支持课题理论。

3)工作方法。本课题研究拟构建市域一体化的思政宣讲联动推进机制。一是组建涵盖各区市普通高中、兼顾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市级思政“同城大课堂”讲师团队。二是建立思政宣讲常态化工作机制,引领各县域、各学校层级联动,协同开展思政宣讲教育活动。三是形成“同城大课堂”活动与学校日常思政课教育教学有机衔接、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切实推进思政课课程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第三部分:研究结论

1)注重价值引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中思政课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开发时代感鲜明、亲和力强、教育意义深远的思政多元课程,使课程内容和形式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与高中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高度契合。基于这样的目的和要求,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着力在育人和育心上下功夫,力争创新课程形式,开发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朝着立德树人和培根铸魂的上位目标努力迈进。

2)强化课程育人。课程的核心是“人”。高中思政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兼具知识武装人和思想影响人的双重功能。这就需要我们从“形式维度”和“内容维度”两个方面深入把握思政课的课程本质,更加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拟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开发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以国情教育为主题的多视角、多维度的系列宣讲课程,丰富思政课的课程形式,强化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引导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认同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想。

3)开辟育人新方式。“同城大课堂”的思政宣讲方式,开辟了高中思政教育的新阵地,提升了思政课程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但对课题组成员来说这是一个新事物,课程开发的内容、课程宣讲的技巧、课程实施的效果等都需要进一步摸索和研究,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带给我们的动力和价值。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需要随时关注世情、国情、社情的发展变化,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情感共鸣,积极主动地回应学生的思想关切,促进育人方式的改革,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第四部分:政策建议

1)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的统筹机制。威海市教育局专门成立了威海市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思政课讲师团成员进行专业的集中培养培训,对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等进行专业统筹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的政策保障。

2)专业管理和科学指导的长效常态机制。市教研中心在课题研究方面有专业的人才,也积累了宝贵经验。课题研究过程中,市教研中心在课题的过程管理、技术保障、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为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和实效性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3)多层级协同联动的保障机制。各区市、各学校在思政课“同城大课堂”宣讲活动中给予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保障宣讲活动顺利开展,为课题研究的有效有序实施提供坚强后盾。

 

 

注:本文系山东省教育规划课题《疫情背景下高中思政“同城大课堂”宣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2020YZJ046 )的研究成果。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