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题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翠竹小学举行 | |||||||||
|
|||||||||
10月11日,威海市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题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威海市翠竹小学召开。威海市及各区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全市各小学数学分管领导、骨干教师共计1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上午展示了4节“深度学习”研究课。威海市翠竹小学王向华老师执教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利用小先生开讲的形式,让学生在生生互动、质疑中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经区曲阜学校于梅香老师执教了《植树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大情境大任务,把植树问题的3种类型融入大任务中进行问题解决式学习。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宋丹丹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一课,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十进制计数法,深入理解小数的意义。荣成市寻山完小陈春霞老师执教《行程中的学问》一课,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认识理解了速度的概念,感受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下午展示了4个研究成果经验交流和1个专题报告。威海市翠竹小学王晓琴分享《小先生开讲,让思维在“言”中生长》,通过“会说、想说、敢说”三个方面,全面实施小先生开讲课堂教学模型,使学生在积极有效的表达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经区青岛路小学邹晓娜分享了《思维可视化视域下课时问题构图的建构》,介绍了通过课时问题结构图的研发和实施促进学生思维外显的策略。乳山市畅园学校高爱飞分享了《巧用错例促进深度学习》,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了错例教与学存在的问题,通过“找错-梳错-展错-析错-化错-无错”6个方面阐述了教学中的典型做法。荣成寻山完小陈春霞老师在报告《培养小讲师,让“兵教兵”更有实效》中提到建构不同类型题的讲解模式,让“小讲师”开口有法,通过建立班级“种子小讲师”群,让“小讲师”脱颖而出,从而在深度学习中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威海市教研院小学数学教研员陈梅主任做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行动研究2.0》专题报告。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了深度学习实践模型2.0的四个核心要素“引领性的学习主题”“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持续性的学习评价”的内涵、特征、类型,分别提出了四个核心要素的设计思路、技术路线、框架工具、设计模板建议,对下一阶段的改进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次活动,与会教师进一步明确了深度学习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任务,厘清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