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巡礼>>典型经验
文登区以“游戏”为载体,做有效的幼儿教师专业培训
发布日期:2021-04-28 17:13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学之立,在于幼师。一年来,文登实验区在师资培训方面,紧紧围绕“创设环境——放手游戏——发现儿童”的第一阶段建设目标,以“问题导向——科学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行动研训——梯次推进全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培训路径,完善顶层机制,建设名师工程,扎实联盟教研,实施过程评价,使全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在游戏活动课程改革中得到有效提升。

一、外观内省,完善顶层机制

“外观内省,有效支持”是我区教育领导层面推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任务。

1.外观。依托省教育厅的引领,去年五月,我区派出教研员带领实验园园长前往安吉、临沂等地实地学习。六月份,邀请程学琴、陈友能等幼教专家对我区分管领导、园长、骨干教师进行了安吉游戏普及培训。视听结合的培训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自主游戏中积极、能干的儿童,退后、智慧的教师,感受到了师幼之间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幸福幼教模式。

2.内省。组建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切实了解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课程改革中的困惑与需求,梳理总结了四类三十二条问题。如教育理念类的问题,“以幼儿为本”就是自主游戏吗?放手游戏能让幼儿全面发展吗等;方式方法类的问题,如何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怎样和家长交流?如何观察幼儿游戏等;机制保障类的问题,幼儿园缺少骨干名师、乡镇和民办幼儿园教研水平低等;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即自知有很多问题,却提不出具体问题等等。

3.完善顶层机制。针对幼儿园和一线教师的现状与困惑,区教体局组建了以分管局长、科长、教研主任为核心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出台支持政策、协调指导工作;邀请省内外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理论与实战的专业引领。先后推出的《文登区全面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推进研究”方案》《文登区学前教育名师成长三年规划》、《文登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三年规划》,为课程改革指明方向,为幼师专业发展提供顶层支持与保障。

二、名师建设,强化中坚力量

针对幼儿园缺少骨干带动、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我区采用“建设名师成长共同体项目”带动全面提升。组建第一批以“教研员+省、市级名师+区级教坛新星”36名教师为主体的名师成长共同体,以“名师三明-明师德、明规律、明方法”为研训目标。三措并举,重点提升。

1.建设“名师成长档案”。名师做好“五个能”,一是能立标-自主填写个人当前专业发展成绩单,找出生长点;二是能提问-每周提出一个实践中的真问题;三是能观察-间周归档一个游戏视频案例或游戏观察记录;四是能总结-自我加压,每学期发表一篇教育论文;五是能评价-期末填写成绩单,自我检查。自主建档,助推名师培养成员主动成长。

2.订制“线上小专题培训”。对接幼教专家根据名师成长共同体的发展需要,分两阶段进行了“培养反思型教师”和“培养善于深度学习的探究性儿童”专题培训,利用网络,每天同学20分钟,查摆问题,分析反思,跟进实践,深度研究。

3.坚持“线下同研一案例”。间周从“名师成长档案”中随机选出一个游戏案例,组织名师进行“头脑风暴式”小组研讨。通过高频率的观察记录教研,骨干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分析与回应能力有了提升。

三、联盟教研,带动全面发展

针对部分乡镇和民办幼儿园教研能力不足,以及对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家长交流有困难等问题,区学前教研室依据“1+X强弱搭配”的原则,将全区48所幼儿园划成七大联盟,形成“园、片、区”三级联动教研模式,通过分层活动进行一体化研训实践,实现“差异发展、全域提升”的研训目标。

1.区级学研——全区同读一本书。通过对一线教师提出问题的梳理,我们认为,教师们的困惑主要源于理论素养的匮乏。区学前教研室利用疫情居家和寒暑假时间,依托春英处长推荐的“再学《指南》”等线上优质资源,特邀省教科院方明主任做专家导学,全区800多名教师进行“同读一本书”大学习活动。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共同学习了必读书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学前儿童心理学》和选读书目《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等专业书籍。专家导学定格局、名师主持明重点、点兵点将评反思、问题台帐重落实,全区幼师学理论、思困惑、研方法、促行动。截至目前,区级平台编辑出品了约十六万字的学习反思电子书,梳理了123项“问题研究追踪台帐”。开学后,各园教师在实践中追踪验证所学理论。可以说“同读一本书”活动为后续的行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联盟教研——园长讲环境。通过“全区同读”活动,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环境就是孩子们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我区紧扣“创设环境,支持游戏,发现儿童”的阶段目标,以联盟园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园长讲环境”经验分享活动。分享者以园内某个游戏区为例,从预设环境与材料、预想幼儿的玩法和发展、幼儿的实际操作与需要,教师支持性调整、再追踪观察与调整等五个方面,分享本园经验,以园长参与带动全面发展。

3.园本教研——预约家长谈话。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同盟军”。针对教师不善与家长交流的问题,各幼儿园尝试开展“预约家长谈话”活动。谈话流程是,提前有准备的对一组幼儿进行游戏和生活行为的认真观察,结合《指南》中的领域目标、典型行为及教育建议,以照片、音像或文字记录的形式,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解读,然后预约家长确定时间,进行面对面交流。通过谈话,家长既了解了孩子现有发展水平,又知道其最近发展区,家园共识,支持孩子在游戏中进一步发展。专业化的预约谈话增进了家园间的理解互信,展示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形象,为幼儿发展创造了尊重和谐的人文环境。

四、三维评价,优化过程质量

为解决部分幼儿园不会根据课程实践提出问题的困惑,也为了引领教师在支持幼儿真游戏的过程中得到持续发展,我区通过三个维度的过程评价,力促各园所有目标、有压力、有动力在游戏实践中优化质量。

1.教研员走园视导。每学期第3周起,我们以幼儿园预约教研、教研员随机走园、邀请市级教研员入园视导等形式开展实地指导,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幼儿园环境创设与材料支持等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并以“随手拍”、“教研员走园日志”等方式将活动亮点和改进建议进行全区分享。

2.联盟开放互评。每学期举行一次区级 “联盟教研开放”活动,分批展示全区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参与者对开放园所进行“四个适宜”的客观评价,即适宜的空间、材料、时间和支持。

3.园长观察日志。园长每周一次(业务园长每周两次)半日跟班活动,对幼儿游戏环境创设及活动情况进行实地观察评价,区学前教研室通过“点兵点将”游戏,每月抽查一所幼儿园的园长观察日志,全区展评。学期末举行“园长和幼儿教师游戏观察记录”能力测试活动,以赛促练。

五、阶段反思,聚焦新问题

六月份,区学前教研室通过阶段反思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幼儿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第二次问题分析,共梳理具体问题38条,归纳为三个方面:

1.心态“急躁”。主要表现为教研员及园长专业指导力满足不了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急躁;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速度满足不了幼儿学习与发展需要的急躁;幼儿园游戏质量的提升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期望的急躁。心态的急躁带动教研行动的浮躁。

2.方法“粗糙”。主要表现为理论学习与行动实践油水分离不落地;园长忙碌不走现场,教研肤浅不深入;频繁上交的各种文案,缺少评价无实效;预约家长谈话,教师准备不充分,缺少专业性,达不到预期效果等。

3.过程“随便”。表现为教研时间随便,闲时就研,忙时取消,游戏教研不够深入;教研内容随便,研讨过的问题台帐,缺少追踪实践,游戏教研浮于表面;研究状态随便,部分园所教研机制松散,缺少过程性的经验积累,教研水平原地踏步。

六、继往开来,实战谋发展

我区将下一阶段目标确定为“观察分析——支持游戏——追随儿童”,将前期研究成果运用到全区各园所,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做实态度上的静心、方法上的细心、过程中的恒心三项重点,以“游戏”为载体,做有实效的幼儿教师专业培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