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好政策 好氛围 好精神——威海市环翠区的园长队伍 | |||||||||
|
|||||||||
夏天宜人的海风,到了冬天,变得凛冽强劲,地处黄海之滨的威海,这个季节确实有点冷。威海市环翠区一轻幼儿园园长冷雪梅带着记者在教室、活动室和操场参观,讲述幼儿园两年来的变化,忽然说了一句和这个季节完全不搭界的话:我感觉搭上了开往春天的火车。 这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在威海短短3天的时间里,本报记者走了10多个公办民办园,看园舍、教室,走城区、乡镇,访孩子、教师、园长、局长、区长。这是一个激情涌动的过程:不断感受环翠人发展学前教育的激情、热情、力度、速度和巨变,在寒冷的冬天里,时有春风拂面、暖气袭人之慨,常生“学前教育值得做,能做好”的激动和兴奋。 开往春天的列车,一路风景,带着希冀,朝着光明。环翠学前教育正在这样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向前。 一、这里的幼儿园每天都在变美变好——春天的感觉是这样萌生的。 说起幼儿园这几年的变化,冷雪梅这个看起来稳重秀气的年轻女子,居然眼爆泪花:“幼儿园前些年的日子实在难过,办园条件没有,管理跟不上,心里光着急没办法,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一轻幼儿园以前是企业办园,随着企业经营困难,幼儿园“经费没人管,业务没人管”。房子漏水,教师们干着急没办法。办园需要经费,“能要来600块,大家都要高兴很久”。园舍破败、工资拖欠、教师们也没了信心和热情,工作起来没情没绪。这种情绪就像传染病一样,也传递给了孩子们,幼儿园里少了欢笑声,就仿佛少了阳光和温暖,喜欢到这里来的孩子越来越少,这园办得越来越没有兴味了。 2011年1月,幼儿园划归教育局管辖,政府开始投入,带来春天感觉的变化开始了,冷雪梅说:“这一年多来,每天都在变。” 房子变好了,变漂亮了。当年政府就投入200多万元帮助修缮园舍。先从漏水的屋顶开始修,再从一受潮就泛碱的墙壁修,教室、活动室、办公室、操场,不仅修好了,而且通过翻修重新设计、布置,墙上刷上了孩子们喜欢的色彩,院子里铺上了草坪……亲历了前后巨变的教师们激情涌动,原来冷冷清清的幼儿园,现在变得五彩绚烂,孩子们看了就喜欢。 冷雪梅指给记者看一扇通往室外、还没有来得及更换的门,现在,只有从这扇斑驳带着锈迹的铁门上,还能依稀看出原来破败的影子。“这扇门很快也要换掉了,正在等新门到呢。” 孩子们有玩具了。原来经费紧张,哪有钱添置设施设备呀?现在,教室里有了各种玩具教具,操场上有了大型游乐和锻炼设施。 幼儿园的大门有人守卫了。原来连保安都配不起,教师们得边工作边捎带看大门。现在,政府出钱给配备了2名专职保安人员,安保器材、监控设施,政府也出钱给解决了。 教师的心气和干劲变了。原来教师工资全靠自己挣,收费维持正常运转都不够,工资拖欠时有发生,现在教育局每年从全国各地挑选优秀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充实到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任教,工资由政府统一负担。原来多少年教师也没有学习提高的机会,现在是培训常年有人管,业务天天有人督。 孩子们不仅有老师管,还有政府管。家庭贫困的孩子,不用为上幼儿园没钱操心,环翠区全面实行困难家庭入园资助政策。2011年,环翠区投入107万元对所有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进行资助,资助比例为在园幼儿总数的10%,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元,共惠及全区1283个幼儿家庭。 身处其中,冷雪梅谈起这些变化时,用了一个词:天翻地覆。 和冷雪梅有类似感受的还有周宏伟。这位环翠区机关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2008年,幼儿园累计欠款到了108万元,实在办不下去了。“那会儿最缺的是钱”,但现在办园经费如期下拨,合理的建设项目都能得到区里的经费支持。 让周宏伟园长发愁的人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2008年开始,教育局帮助机关园分流一批老职工到中小学后勤岗位,两年多里先后分流20多人,腾出位置招聘了一批新教师。老园焕发了新生机,机关幼儿园办出了自己的个性化特色,成了家长和孩子们选择的热门。 民办园的变化感同样强烈。张村镇丹丽幼儿园园长丛丹丽在威海办了好几所民办园,其中在环翠区有1所。她告诉记者:环翠区开园长会、组织培训、进行检查,民办园必须参加,刚开始觉得不习惯,但很快就感觉到了好处:每次参会都有收获,感觉“有了依靠,有了娘家”。 以前,民办园和公办园很隔膜,各顾各。现在,教育局推行区域手拉手,丹丽园和机关园成了“伙伴”。能近距离跟着机关园学,“老师和园长提高特别快”,丛丹丽兴奋地说。为了加强安保,教育局给民办园也免费安装了校车里的监控设施,补贴30%的安保人员费用。 农村园的变化同样巨大。温泉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刘丽娟2002年从中学音乐老师岗位上调任园长时,园舍是租的面粉厂厂房,靠走村串户动员孩子们来上学。几经搬迁,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江家寨小学成了幼儿园。教学楼全部重新改造,添加适合幼儿的色彩和设施;占地1万多平方米,镇政府还专门投资40多万元建起了植物园。环境设施好了,四乡八村的孩子们自动到这里来了,现在幼儿园有了530个孩子。记者到这里采访时,孩子们正在户外活动,在宽阔的操场上撒欢。巨大的空间里,蓬勃开展起的幼儿阳光体育活动,足以让很多城里幼儿园羡煞。 新园舍建起来了,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买回来了,新的有专业水平的教师招来了,教师和孩子们的心情同样快乐了……记者接触到的每位环翠区的园长和教师,都能如数家珍地道出很多。 历史欠账多、办园体制复杂、办园经费不充足、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环翠学前教育曾经面临的问题,在全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然而今天,这里的学前教育却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 二、好政策营造好氛围,好氛围调动精气神——巨变的引擎是这样发动起来的 环翠的学前教育为什么变化大?关键的前提在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好政策的不断激发。 环翠区副区长隋良杰告诉记者:区委区政府是把学前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的,是把办好学前教育作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来抓的。 环翠区委区政府组建了多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经费保障制度、制定了学前行动计划,政府多部门共同参与,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发展。特别是在国家推出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举措之后,环翠区认识、行动跟进的速度特别快,全区上下很快就拿出了实际行动: 先定政策和规划。环翠区在2009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意见》,2010年出台了《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让区域内孩子有园上,上好园,实现区域内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今天人们看到的变化,大多数是这个意见和计划的成果。 再明确经费来源,保障财力支持。环翠区建立了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教育事业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并做到逐年增长。从3年前开始,区财政每年拨付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减免资助制度也建立起来了;安全保障到位了:公办园安保人员经费、监控设施、安保器材全部由财政负担,集体办、民办园安保人员经费财政补助30%。 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投入,使公办园的整体面貌在短时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3年来,环翠区累计投入5200多万元用于公办园新建改建工程。温泉镇中心园、桥头镇中心园、羊亭镇中心园、张村镇中心园、孙家疃幼儿园、半月湾幼儿园、一轻幼儿园,就是在这笔经费的支持下,变好、变美的。 环翠走出的第三步是强队伍,把干部配好,把教师队伍做强。选派公办园园长成为环翠新建园新改建园迅速“好”起来的关键因子:一批优秀干部被选派到各乡镇担任园长,带动了一方学前教育发展。“政府的大投入,加上干事人的激情和智慧”,环翠区乡镇所有的幼儿园就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下大力气配备优秀教师。从2010年开始,环翠就坚持从应届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优秀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到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任教,招来的教师有编制、有待遇保证。 为了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素质,环翠在全区形成了园本、学区、区本三级培训网络,组织各种大小专业培训,公办园和民办园免费参加。全员培训、骨干培训、园长培训,环翠的培训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做出了层次。新教师培训成了最受新大学毕业生们欢迎的入门第一课,孙家疃幼儿园的李盼盼老师,历数了听课后的收获和感受:自豪、幸福,能力、责任。 以老带新、以优带新、以学促新,师徒结对、青蓝捆绑,这些在中小学发展中曾经行之有效的做法,在今天的环翠幼儿园中已经处处开花。 开展区域幼儿园手拉手活动,民办园和公办园、优质园和普通园,自此坐到一起,资源共享,经验分享。和机关园手拉手的民办园长丛丹丽说:帮助我们上了新台阶。 办好学前教育,在环翠区形成了合力,不仅教育部门重视,别的部门也把幼儿园的事当成大事。记者采访时,张村镇中心园的王咏梅园长举了个当天发生的例子:幼儿园打扫卫生的老师不小心按到了警铃,派出所的询问电话马上就打来了,几分钟功夫,巡逻的110警车就到了幼儿园。 好政策营造起了好氛围,好氛围调动起了园长和教师们的好精气神。“现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心情非常舒畅。”冷雪梅园长说。 今天,环翠大多数优质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机关幼儿园的艺术特色、温泉镇中心园的阳光体育、羊亭镇中心园的节日文化特色,异彩纷呈。 学前教育的发展得人心、得民心,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家园也在形成更大的合力。温泉镇中心幼儿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自制大鞋需要用到坚固的线,拆渔网的工作让家长看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抢着要帮忙:让我来吧,以后有这样的活儿都交给我。 新修建的半月湾幼儿园,远远看起来仿佛童话世界。10月30日,幼儿园正式运转,全园一半以上的孩子在7点开门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来了,孩子们是真的喜欢这个漂亮的幼儿园。 张艳春感慨地告诉记者:国家这么重视学前教育,人民群众对办好学前教育的期望这么高,学前教育遇到了大发展的好时候,我们确实是坐在了开往春天的列车上啊。今天,环翠区正在逐步实现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区省级示范园达到了68%,所有乡镇都创建成了威海市农村学前教育示范镇。 三、爱孩子,爱学前教育,以奉献和分享为快乐——走在春天里的,是这样一群人 环翠的学前教育为什么变化大?其中最活跃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是队伍。干部队伍、园长队伍、教师队伍,三支队伍汇成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在环翠区,有一支对学前教育情有独钟的教育干部队伍。提到教育局,环翠区的园长们现在用得最多的词是“娘家”、“依靠”。 环翠区教育局长黄式璞是一个少见的对学前教育的事“有求必应”的局长,他告诉记者:园长们办好园不容易,鼓足勇气提出点要求,大部分又都是迫在眉睫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有求必应。 “有求必应”的背后,是黄式璞对发展学前教育的看法。黄式璞介绍说,环翠的教育区情是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高水平均衡,现在的薄弱处就是学前教育,老百姓的意见和不满意也主要集中在学前教育,要办群众满意教育,就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做起。学前教育以前重视不够,全区教育要更上一层楼,突破口就在学前教育。要办人民满意教育,要攻坚的也是学前教育。 刚看到“大力扶持公办园,规范民办园”的政策时,丛丹丽有点担心,不知道民办园该怎么走,分管学前教育的副局长张艳春多次给他们开会,帮他们分析情况、找出路。丛丹丽说自己有了“依靠”。 在环翠采访时,张艳春夸起全区的园长和干部来滔滔不绝,还向记者力荐:有个人物值得写,那就是我们的学前科长老陈!“这两年,全区幼儿园新建、改造,干部和教师调整幅度特别大,那么多事情做出来了,那么多矛盾化解了,多亏了这个能干的老黄牛老陈。”好几位幼儿园园长告诉记者: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陈科长打电话,在她那里总能找到答案和办法。 在机构设置上,环翠对学前教育“高看一眼”,设置了专门的学前科。科长陈彩红带着3个专业人员定制度规范、抓业务、搞培训,常年在40多个幼儿园中间行走,倾听心声、协调矛盾、解决问题。 环翠的学前教育发展得力于有一支爱学前教育、能打硬仗的园长队伍。 记者离开孙家疃第一幼儿园时,一直安安静静站在大门边的门卫李师傅忽然开了口:我干了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这么拼命的园长。 这个“拼命”的园长叫戚巧,原来在机关幼儿园当副园长,被教育局派到了这所乡镇园。刚来时,幼儿园房子刚盖好,里面什么都没有。戚巧从早忙到晚,管事管人、打扫卫生到收拾装饰房子,什么都干。到记者采访时,这所园已经装修装饰一新,环境布置独特,很多细节和巧妙搭配令人过目难忘。而本来就娇小玲珑的戚巧,也瘦掉了一圈。 和戚巧同样拼命的还有羊亭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丛小燕。两年前,她从城区最好的机关园副园长调到这所外表很新却百废待兴的农村园时,基建工程还没有收尾,要在短短十几天里和8位老师一起完成园舍布置、环境创设、招生、开园工作,巨大的压力让老师们一个个变得能干,成了什么任务都能上的多面手。 离开威海前,记者和环翠区的10多位园长们进行了一次集体交流。说起自己的园和园里的孩子们,园长们的激动、兴奋、幸福感充溢了整个房间,让人分外感受到环翠人办好学前教育的精气神,也感受到一个以学前教育为职业的人原来可以如此豪迈,如此以自己的职业为荣。 “我们做的是根的事业,爱的事业,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事业。”爱孩子、爱学前教育、以奉献和分享为快乐,在环翠的教师、园长和教育干部身上,这种崇高的师德之美,勃然焕发。 记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问题:环翠办好学前教育的底气在哪里?就在这里。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