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携手民游,乐享童年——汪疃镇中心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建设 | |||||||||
|
|||||||||
2017年的某个傍晚,在和家长闲聊中我们获悉:孩子在家不是守着电视就是抱着手机,不喜欢户外活动;新买的玩具几天就玩腻;跟伙伴玩耍争争抢抢……这些让家长们焦虑不止的事情,也是我们头疼的问题,于是我们决定以它为突破点,进行游戏活动的深入教研。什么样的户外活动既能契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又能缓解家长焦虑,还能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呢?我们针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教研专家的大调研活动便开始了。调研中,爷爷奶奶建议玩一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爸爸妈妈则说童年的抽陀螺、跳皮筋、踢毽子让他们记忆深刻,快乐无比;专家和老师表示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静下心来做事实乃一举两得,翻花绳、手编、泥塑就是最好的游戏。这些不都是民间游戏吗?茅塞顿开间,我们潜心于民间游戏的搜集、整合与改编,深入挖掘民间游戏的深层内涵,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最大限度地形成敢于探索,乐于想象、勇于创造的品质。 一、架构理念,建立民间游戏文化目标。 我园地处城乡接合部,具有开展民间游戏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重塑民间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充实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我们建立起以游戏为手段,以快乐为追求,以传承为根本的三段式民间游戏活动目标。确立了“民间游戏 快乐童年”的游戏理念。通过各类民间游戏的开展,幼儿更加了解、亲近生活,在获得轻松愉快的游戏体验的同时,建立起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能够学习和传承文化,进而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和发扬。 二、搭建平台,构建民间游戏体系 为明确我园民间游戏研究的实质和内涵,拓展教师的视野和研究思路,努力给予教师专业引领,我们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民间游戏教研活动,形成开阔的游戏教育平台,构建起独具特色的民间游戏体系。 专家进园,提升教师民间游戏技能。我们经常邀请熟悉民间游戏老辈入园对教师进行培训,对技术难度较大的陀螺、舞龙、滚铁环等游戏进行特别指导。此外,我们还积极地和幼儿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在实践中熟练技能。 课题引领,优化教师民间游戏理念。为进一步将民间游戏研究引向深入,我们申报了《民间游戏在户外活动中的开发与研究》课题,利用课题引领,提升教师对民间游戏的创编、整合能力。在课题的推促下,教师们的户外游戏教育理念、游戏技能得以全面提升,教学方法不断丰富。 游戏整合,形成民间游戏体系。为更加系统地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我们充分发挥家长、教师的力量,挖掘社会资源,多渠道搜集、了解民间游戏,并将其进行系统地分类、汇总,整理成《3-6岁儿童民间游戏分类》的表格资料,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游戏体系。体系的建立使得我们的民间游戏探索前路明晰,也为我园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形成打下了牢固的基石。 三、营造氛围,奠定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基础 良好的氛围能让幼儿更好的体验游戏的快乐,也有助于民间游戏研究的深入进行,因此,我园重视多角度、多层面的氛围营造,为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建立奠定基础。 环境创设,打造幼儿游戏乐园。为打造幼儿民间游戏的乐园,我园建设了“那时候”游戏场地,有效利用和挖掘已有的或较容易获取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铁环、陀螺、毽子等游戏材料和粉笔、石子、绳子等辅助材料,让他们在不同的区域体验不同的游戏。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墙壁环境,我园墙体彩绘以民间游戏为主题,用生动活泼的民间游戏形象吸引幼儿,激发他们的游戏热情,进而形成自由、愉悦的心理游戏环境。 家园合作,共建民间游戏平台,为取得家长的支持,营造和谐的家园共育氛围,我们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民间游戏的玩法创编、材料创新,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已有材料自制玩具。当一条条用易拉罐、矿泉水瓶制的“飞龙”在孩子们手里上下翻飞,一个个萝卜、白菜根做的陀螺在在孩子们手下不停地旋转,一只只麦秸做的螺号被孩子们嘹亮吹响时,我们知道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此外,我们每年都会举行民间游戏乐童节、亲子民间游戏运动会,让家长和孩子同场竞技,在和谐亲子关系的同时更和谐了家园共育的氛围。 游戏架构,室外室内共热闹。民间游戏的教学研究能否广泛和深入,关键看幼儿对游戏的渴望度。为让孩子们对游戏的热情持之以恒,以更好地推进园本游戏课程建设的发展,在室外的游戏热闹非凡的同时,室内我们的游戏也毫不逊色:翻花绳、拍掌乐、调棍儿、捉迷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泥塑小兔子、诚信小蒲团、小小纸风车诉说着一个个快乐的时刻;阴雨天,室外游戏稍加改造搬进室内。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荡漾着。室内、室外,浓烈的民间游戏氛围浸润着幼儿园里的每一个孩子。 四、创新提升,推促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生长 在民间游戏研究渐成体系后,富有我园特色的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应运而生。我们不断创新,推促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在我园扎实生长,葆有鲜活的生命力。 游戏元素创新,激发民间游戏活力。我们注重民间游戏材料、内容、玩法、规则的创新,通过挖掘游戏材料种类,拓展游戏材料范围,实现一物多用,引导幼儿去思考、发现、探究材料的应用方法,使游戏始终保持新鲜感;通过改变、调整原有游戏规则,生成更多的内容丰富、玩法更加有趣的新游戏,激发游戏活力。 领域融合创新,课程建设焕发生机。游戏中孩子们获取了直接的学习经验,怎样使习得的学习经验实现价值升华呢?为此,我们将民间游戏与多领域知识融合,丰富园本课程内容。如游戏结束后,我们引导幼儿仔细思考游戏时的动作和姿势,将游戏过程描绘出来,“绘画在民间游戏里“课程出炉;绘画作品完成后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作品,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民间游戏里的故事会“课程出现;很多民间游戏里都有童谣,我们通过引导幼儿哼唱童谣,开发了”民间游戏里的童谣“课程,对于陀螺、滚铁环等蕴含科学知识的民间游戏,我们引导幼儿探究其转动的奥秘,打造了”科学在民间游戏里“课程……不同知识领域的融合让我们的园本课程建设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也使得实施课程的教师、学习课程的孩子们获益良多。 2019年10月,《民间游戏在户外活动中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立项;,2020年6月,《威海教育》杂志通过《特色学校》版块对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体系进行专版宣传,主要宣传幼儿园民间游戏理念架构、民间游戏体系构建、民间游戏课题研究、民间游戏园本课程实施等方面。 在园本化课程开发的进程中,我们体会最深的是——以幼儿生活经验为基础,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爱好,促进幼儿德、智、体、创等全面发展,这样的课程才是幼儿真正需要的课程。依托民间游戏课程建设这一载体,我们将继续继承优秀传统,不断孕育属于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园所文化,将之作为立园之本,笃定前行。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