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巡礼>>幼儿园风采>>游戏开展
荣成市青山路实验幼儿园--绿色生长课程 释放孩子天性
发布日期:2021-04-28 13:22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好的教育,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唤醒其与生俱来潜能和智慧。开园以来我们以“生”为基础与载体、以“长”为逻辑与目的、以“教育即生长”为理解,竭力开发“绿色生长”特色课程。利用园内种植资源对孩子进行多方面教育的尝试,采用多种策略形成绿色生长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创设环境,形成潜在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室内,考虑到季节性、本土化、幼儿年龄、丰富性、艺术性等特点,各班创设区域“小角落 大自然”,让幼儿和植物来个亲密约会,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将植物角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如:观赏区、水培区、种植区、饲养区、记录区等,幼儿作为区角的主人参与种植、管理和记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培养其细致的观察力,形成管理好自然角的责任感。室外,幼儿园将户外种植园地、围墙周边灌木丛等场地进行合理的开辟和改造,对园围墙边的灌木丛进行删减,结合原有的种植园地,创设一园(百草园)、一坊(菌菇坊)、一廊(展示廊)、一林(百果林)、一田(责任田),打造集自然生态、趣味探索、自由自主的种植环境,形成有玩、有学、有乐的种植乐园。

二、结合多因素,开发生长课程

根据土壤、季节及人文特点,开发春之竞发——萌兴趣(农耕节)、夏之成长——勤探索(创意节)、秋之收获——乐表达(采摘节)、冬之孕育——思创造(分享节)课程,每年春、秋季栽种各种蔬菜和庄稼,并根据幼儿的兴趣形成班本、园本课程。小班以蔬菜为主,主要种植自己吃过的、低矮的、常见的、生长变化快的、易观察的、让幼儿通过照料在一定时间内了解植物从发芽、长叶、开花到结果的过程。中班以常见的粮食作物为主,综合多感官,植物之间可对比观察,学习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可以根据叶子、茎和根的不同进行分类统计,让幼儿发现和感受植物物种的繁多。大班以常见的花草和中草药为主,适合引导幼儿观察、探究植物的生长环境、生存方式。引导孩子在日常对植物的照料过程中了解植物与空气、阳光、水的关系。

三、开展游戏,延伸生长课程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幼儿园通过游戏的开展,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结合幼儿园自主游戏,将绿色生长课程游戏有机结合,利用幼儿园开展多种有关种植的游戏。如:中班的“担水”游戏,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雪碧瓶,用一根木棍做扁担,孩子可学习农民担水,雪碧瓶的水可增加,可让幼儿在规定的路线中走,该游戏可锻炼幼儿的体能,发展幼儿挑的动作,而且丰富幼儿担水的体验,愉悦身心。大班“种子排队”游戏,让幼儿数学学习生活化、游戏化,孩子在摆弄种子的过程中获得大小不同相同数目的种子排队,种子越大排得越长,固定长度大小不同的种子排队,种子越大需要的种子数越少,种子越小需要的种子数越多。在游戏中感知长度、数子、种子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了孩子的体验。小班幼儿“捡豆豆”游戏,让幼儿学习用筷子捡大小不同的豆,加深幼儿对所捡豆豆的认识,而且锻炼其小肌肉的发展。

四、借助研学,助力课程实施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生命的能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把课堂搬出幼儿园,走出象牙塔,不囿于书本,不桎于课堂。我们借助研学的契机,与悦多果业携手,挖荠菜、采苹果花、采茶、翻地、挖坑、施肥、播种、整地……带领幼儿走出校门,走近自然、感受自然、探究自然,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保护生命、敬畏自然的意识。

孩子是脚,课程是鞋。绿色生长课程中孩子积极探索,并在认识、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和现象,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期待孩子在课程中呈现更多的精彩。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