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巡礼>>幼儿园风采>>游戏开展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鸣幼儿园——“三见”呼啦圈--幼儿探究性游戏案例观察与分析
发布日期:2021-04-28 14:20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看见 VS 幼儿视角

幼儿园在体育器材库中投放了一批呼啦圈,可能又因为班级组织的体育游戏中也经常使用呼啦圈,所以在户外自主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在玩呼啦圈。

你会看到这一一个个孩子:有的把呼啦圈竖放立在地上转起来玩;有的把呼啦圈当作轮胎滚着玩;有的把呼啦圈用力向上抛着玩;有的用呼啦圈瞄准目标投着玩……

你还会看到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有时会把呼啦圈摆成一列单脚跳;有时会摆成两列双脚跳;有时会把呼啦圈立起来玩钻山洞;有时会把自己和小伙伴用呼啦圈套起来搭成长长的火车……

因此,我们做了户外呼啦圈专项的观察与统计:

〖表1〗: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呼啦圈)观察分析表

从这些场景和统计的数据中不难发现,幼儿很喜欢呼啦圈。他们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一群人一起玩;他们可以用呼啦圈来进行跑、跳、钻、爬、扔、套等各种方式的运动,也可以通过合作创造出不同形式的玩法;他们可以在玩中交流分享,也可以在玩中探索发现。当然,他们也可能遇到困难,也可能放弃。

在这一过程中,我相信所有幼儿园里作为观察者、指导者和支持者的教师一定会通过各种形式的回应策略给予幼儿支持,以达到让幼儿有兴趣的玩下去,甚至是一物多玩的目标。

可是,细想,你会发现大多数的教师只看到了当下的一个点——玩呼啦圈,却没有看见整体——呼啦圈游戏课程。

二、洞见 VS 教师视角

从游戏到课程,其实就是“点”到“洞”区别。就如从地面上看来不起眼的小黑点,往下深掘,却是一个庞大的蚂蚁帝国一样。呼啦圈是那个“斑”,而呼啦圈游戏课程则是那只“豹”。作为教师就要善于“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点”而谋一“洞”,这就是我理解的“洞见”。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周贤先生曰: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至少要问五个为什么!

1.孩子为什么会喜欢玩呼啦圈?

2.单个的孩子为什么会玩着玩着自动成团?

3.孩子都探究出了哪些不同的玩法?为什么会探究出这么多的玩法?

4.在探究中,孩子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

5.呼啦圈能否在其他领域玩出花样?

6.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效果如何?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之后,教师就需要以一个研究者的视角逐个分析、解读、找出解决策略。

例如第1问题:①从材料本身上看:呼啦圈塑料材质,圆环状,表面光滑,可变形,适合幼儿把玩。②从玩法上看:呼啦圈玩法多样,大多可以通过幼儿自主或合作完成。③从幼儿游戏心理上看:参与玩耍的幼儿人手一个呼拉圈,加入团队,我的呼啦圈同步参与,毫无疑问;离开团队,我的呼啦圈同步带走,天经地义。如此以来,幼儿的安全感、存在感、获得感俱在。

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深究下去,你会发现:

咦?从呼啦圈这个点开始,慢慢出现了一个“坑”,进而形成一个“洞”。

哇?随着研究的不断横向拓宽,纵向延伸,与呼啦圈有关的活动,可以涉及到幼儿发展的各个领域:例如:旋转呼拉圈(科学)、运动呼啦圈(健康)、体操呼啦圈(艺术)、游戏呼啦圈(社会),在玩这些的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势必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嗯?这样的呼啦圈游戏多元、系统、科学、有趣,完全可以生成草根的、原生态的、本土的、接地气的、园本化的游戏课程。

于是在追问中,我们洞见了全局,洞见了体系,把游戏洞见成了课程。

至此,作为器材的呼啦圈似乎完成了使命,让呼啦圈游戏提档升级变成了呼啦圈课程,可是,呼啦圈他愿意吗?

三、远见 VS 呼啦圈视角

佛说人生的三个境界中,第一境界是看山是山,简单纯粹;第二境界是看山不是山,复杂厚重;第三境界是看山还是山,归真守元。

的确,无论是幼儿视角“看见呼啦圈”的简单多元,还是教师视角“洞见呼啦圈”的多维整合,呼啦圈作为一种游戏材料发挥了其不可磨灭的工具性。在这些游戏和课程中,呼啦圈的确是适切的,但却是可以被其他材料或者工具所替代的。

那么呼啦圈最无可替代的是什么呢?

是腰腹随着圆环恣意摇摆的快意!

是身体释放能量的酣畅!

是人圈合一的心神契合!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呼啦圈的工具性,探索呼啦圈游戏、呼啦圈课程,但是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未来,三到五年之后,孩子手中的呼啦圈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呼啦圈的本身,毕竟我们是不太有机会能看到小学生、初中生或是几个成人在一起跳圈、爬圈、钻圈的。这就是教育者的“远见”。

那么,是不是说,因为远见到了呼啦圈的未来,前面所做了两项探索就没有意义了呢?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前面“看见”和“洞见”,第三步的“远见”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如何实现这样的远见呢?其实也很简单,还以呼啦圈为例:当幼儿对呼啦圈进行了充分探索之后,作为教师只需要适时地抛出两个问题:

“孩子们,你们知道妈妈们是怎么玩呼啦圈的吗?”

“孩子们,你们知道谁是世界上玩呼啦圈最厉害的人吗?”

IMG_1152

然后,就会有更多的然后。这时候,我们相信呼啦圈会觉得“圈”生圆满了。

最后,当幼儿有了呼啦圈的经历之后,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篮球的、足球的,将来就可能是地球的、月球的。因此,教师的“看见”“洞见”“远见”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三见”修行的路上,我们愿风雨同行。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