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巡礼>>幼儿园风采>>卫生保健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早期干预”为幼儿健康护航
发布日期:2021-04-28 13:29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曾提出“治病” 有三种层次——“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健康教育也是同理。

从儿童体质发展阶段来说,婴幼儿阶段就是“未病”阶段,这个时期,无论是身心发育、还是健康意识、生活习惯养成,都有着其他时期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这其中,牙齿的健康是一切健康的基础,儿童龋齿容易引起头痛、发烧、淋巴发炎等疾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将“关爱牙齿健康”作为首个教育重点。本着“早期干预”的原则,我们从“培养良好的用牙习惯”开始,将“牙幸福”延展和渗透到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定期检查、建立专案、入户指导、家长约谈、健康宣教”等方式,建设集“保健医、班级、家长、保健院、社区”——“五位一体”的干预性矫治管理体系,多岗联动,早期预防,取得了阶段性的实效。                                                                      

一、广泛采集,分头研讨,开启早期干预之门

1.广泛采集,数据分析

据妇幼儿保科提供的新生入园查体、年度查体等数据显示: 近三年幼儿龋患率分别为47.82%、55.43%、56.47%,一直呈上升趋势的。因此,有针对性地干预和治疗,特别是提前干预,对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有重要的意义。

2.分头调研,寻找病因

通过日常保育、健康检查、家长问卷等多途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造成幼儿龋齿问题的主要原因:

(1)未形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会通过刷牙、漱口等方法保护牙齿。

(2)儿童偏爱吃甜食。食物中的蔗糖是引起龋齿的主要原因之一。

(3)生活习惯差。患儿大多在婴儿期经常含着混合着奶、饼干或果汁的奶瓶睡觉。

3.多方请教,由因入源

4.3

我们将掌握的情况与市妇幼儿保科专家、牙科专家、社区卫生院等进行交流,专家认为龋病的发生、发展多数是由于不适当的喂养方式造成的,年龄越小,危害越大,为此,从婴幼儿期干预,提高社区婴幼儿家长的育儿方式对降低儿童龋齿率更重要。   

二、形成对策,优化联动,多措推进,铺设早期干预之路

为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喂养意识,掌握科学喂养方法。我园主动联合社区居委会和各级卫生保健机构,为辖区居民普及科学喂养知识,将牙齿健康教育干预期提前到0-3岁的社区家庭。

第一步:优化联动,开展健康宣教

5

1.我们邀请妇幼保健院保科宋晶主任和中医院等专家,到幼儿园和社区居委会为辖区居民、幼儿园家长进行专题讲座,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龋齿的形成与护理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导,解答了很多家长在养育中的困惑与难题。我们还通过“发放爱护牙齿宣传单、张贴宣传画、播放卡通动画片”等多种形式对园内外家长开展宣教活动,累计开展讲座10余次,培训家长600多人,大大提高了育龄期、孕期、哺乳期父母对婴幼儿口腔卫生知识的认识,把龋齿患病率控制在萌芽期。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学习与指导真是太及时了!

2.充分利用家长的有效资源,邀请“专业家长”来园助教。牙医妈妈为孩子们带来了牙齿模具、牙医用具,并通过绘本故事为孩子们讲解了换牙、护牙的方法,让每个孩子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第二步:结合园本,倡导健康理念

我们结合“食育”园本特色,引领家长学习健康生活理念,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倡导大家从食物中获区营养素,避免“激素、抗生素、色素”等有害物质的摄入。针对出牙期和换牙期幼儿,我园制定了详细的换牙期食谱:以萝卜、芹菜、莲藕、等粗纤维含氟的蔬菜为主料,先后开发了“如意卷、番茄藕丁、小炒四丁、健齿汤”等营养美味的保健菜品,并公开制作方法,推荐给家长,让不同时期的营养防治为孩子们日后长出健康的牙齿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还注意调整食物的形态,以利于幼儿牙齿和齿龈肌肉组织的健康发育。小班幼儿以小丝、小丁、小片、无骨、无刺食物为主;中大班幼儿则从较大块、丁片逐步过度到带骨的食物。这样的搭配符合幼儿不同年龄特点,更利于幼儿的咀嚼、消化、吸收,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组织家委会、伙委会入园试菜、定期研讨,健康讲座等活动,与家长达成相同的健康理念和一致的健康教育目标,联手为孩子提供科学合理的膳食营养。

第三步:关注细节、保教结合,培养健康习惯

1.推行“五常法”保育管理体系。(1)常组织。针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常组织教师交流经验,提炼方法。例如:物品定位,方便老师管理和使用。(2)常整顿。定期清理积压物品,保留空间的有效使用。(3)常清洁。物品表面无污染,室内垃圾中午、晚上两次处理,避免因垃圾灰尘污染造成不良影响。(4)常规范。制定饮用酸奶、餐后漱口、刷牙指导及牙杯清洁等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具体细化和指导班级工作。(5)常自律。实行周检查、月考评,奖惩分明,形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2.开展“三三三”爱牙教育活动。以“每天刷牙三次、牙齿三面清洁、每次不少于三分钟”为标准,每周评选护牙小能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刷牙歌、张贴刷牙流程图,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提供牙齿模型、绘本、道具服装等材料,让幼儿在各种操作体验活动中感受爱牙护牙的意义。

3.实行幼儿自我服务、自主管理。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开设“健康评比栏”,请幼儿轮流当小小监督员,对刷牙、漱口的情况进行提示和评价,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护齿习惯,使健康行为能在生活中真正内化,并成为幼儿的主动需求。

4

第四步:定期检查、防治结合,建立健康保障

为确保防龋齿教育的针对性、持续性、科学性,我们借助妇女儿童医院一年的入园检查和牙齿氟化,由医生对已有龋齿的儿童提出矫治方案,发放矫治通知单,建立跟踪档案,让儿童到医院接受正确的治疗,并尽早进行窝沟封闭,家长配合矫治率达90%以上。

三、意识提升、习惯形成,共同收获合力之果

幼儿园通过问卷调查、知识测评、实地查看、健康检查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统计和督促。2016年,我园幼儿及家长、教师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100%,教师和家长的健康教育意识明显提高,幼儿的健康行为显著提升。尤其是小班幼儿及家长对幼儿园组织牙齿氟化、健康检查等相关工作配合十分积极,充分体现了幼儿园对社会大环境的健康宣传的实效性。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家园同步,园社携手,展开三位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我园龋齿及各类常见病的发病率,有利于形成幼儿健康的大环境,在为幼儿健康发展不懈努力的道路上,让我们充满信心,不断完善,真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护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