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乳山市幼儿园建设实现精细化 | |||||||||
|
|||||||||
发布时间:2012年6月5日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记者:宋银本 通讯员:李元 近年来,乳山市在幼儿园建设中坚持科学布局在前、严格把关在后,实现了精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12个镇创建为威海市学前教育示范镇。 乳山市在幼儿园建设布局规划中,以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为突破口,坚持布局调整与园所建设统筹、立足当前与适度超前并重、选址新建与原址改造共举,做到“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与城乡学校布局调整相结合。将学前教育同其他阶段教育一体规划、统筹考虑,早在2005年就制定了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三步走”规划,大力实施撤点合并,严格办学审批资格,以集中办学促进条件改善。2011年底,全市校舍工程完工后,形成“一镇一校一园”的办学新格局。 二是注重与生源规模变化相适应。该市统筹区域发展远景、生源变化、经济水平等情况,制定了《乳山市各镇中心幼儿园改造建设意见》,对各镇幼儿园建设规模进行测算、合理确定,分三类进行规划:一类是区位优势突出的镇,将园所建设与园区开发统筹规划,标准、规模适度超前;二类是生源较多的镇,按9个班的规模规划;三类是生源较少的镇,按6个班的规模规划。 三是注重与旧村改造和新农村建设相同步。乳山市按照“着眼长远,分类规划,以镇为主,统筹协调”的原则,由各镇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方案,自行施工建设。该市依托新农村建设、旧村改造、园区开发和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部分镇通过土地开发置换,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建设,部分镇在商住开发时按标准预留一定的公用面积配套解决,先后有12个镇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完工、当年投入使用。 在幼儿园建设施工中,乳山市坚持高水平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改善办园条件,严把了“三道关口”。 一是强化设施配套,把好“规划”关口。由教育、建设、规划等部门牵头把关,严格按照省级示范园标准,组织各镇做好设计规划,尤其是对布局、功能室、室内面积等3项硬性指标严格要求。突出幼儿园的人性化和安全性,按照园所美化、绿化、硬化、儿童化、教育化的“五化”要求,发动教师幼儿共同参与设计装修,使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幸福乐园”。同时,对各幼儿园设施设备实行统一招标、统一配置,去年全市仅用于设施配套资金就达280万元。 二是强化资金统筹,把好“投入”关口。该市采取先由各镇自行完成建设,通过威海市示范园验收及符合校舍抗震安全标准后,市财政再以“以奖代补”予以扶持的方式,鼓励各镇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以政策资金投入撬动社会资金涌入。市政府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对完成新建改造任务并通过验收的,按大镇9个班、小镇6个班的规模,分别奖励150万元、120万元,以此带动各级投入资金2100万元,保证了项目建设按期完工。 三是强化工程监管,把好“质量”关口。乳山市按照校舍安全的最新标准,从紧从细抓好工程监管,从严从高保证工程质量。该市强化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各镇都专门选派人员,常驻工地,严把工程质量与进度。同时,根据建设工程各个环节,明确建设、勘察、施工等单位职责,从源头上保障工程质量。该市教育、建设、国土等部门还组成督查组,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