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防疫有我,爱卫同行——荣成市第三实验幼儿园卫生保健典型经验 | |||||||||
|
|||||||||
荣成市第三实验幼儿园是一所省级示范园,多年来,我园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深入开展“防疫有我,爱卫同行”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做了大量工作,现就开展典型经验进行分享。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促进工作长效发展 1.领导到位,责任明确。以园长为组长,健全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班子成员、年级组长、保健员纳入工作组成员,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人,保证工作领导有力、实施有效。 2.制定方案,全面推进。立足实际,制定爱国卫生工作年度计划,以月份为单位,制定主题活动月实施方案,建立以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的日常卫生巡查制度,完善卫生保健工作记录,推进工作长效发展,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二、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共建意识 充分利用例会、教职工会进行层层部署,利用宣传栏、家园联系栏、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加大对公共卫生、健康科普知识、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经常性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全体教师、家长和幼儿卫生保健意识,提升自我保健的能力。定期邀请专业医护人员进园讲解传染病的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定期召开家长会,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知识,宣传材料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灭四害注意事项、健康饮食科普知识、垃圾分类处理等内容。 三、 重点区域整治,强化专项治理工作 (一)认真做好日常卫生清洁工作 全面落实各项卫生工作要求,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目标责任制,量化卫生责任区,所有区域包括楼层、固定区域、轮流区域、各专用室等都细化、量化、责任化,做到任务明、范围清、标准高、责任强。由分管领导定期进行检查,公布检查结果,责令限期整改,真正做到全过程有记录、有评比、有反馈,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做细卫生保健工作,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把好“检查关”,保证幼儿一日活动顺利进行。 (1)晨检:幼儿入园,把好晨检关是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之首,既要认真仔细地做好晨检工作,消除不安全因素,还要保证零隐患的突破,确保幼儿一日活动的顺利进行。每天清晨,保健员负责站在大厅门口,对每位来园幼儿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逐个进行晨检,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晨检时,保健员注意倾听家长反映的幼儿情况,对每一个幼儿了如指掌,然后作好记录。 (2)午检及全日观察:每天上床前、起床后对幼儿进行认真的午检。检查幼儿口中有无食物、手中有无危险物品,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各班老师根据晨午检了解的幼儿情况,进行全日跟踪观察,保健员每日必须到各个班级巡视2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现患病幼儿及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与家长联系,及时诊治。保证幼儿生活的规律性和稳定性。 (3)健康查体:根据《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条例》,每年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园幼儿每年5月由妇幼保健院对幼儿进行身高、体重、肝功、视力、龋齿等全面的健康查体,并出示科学的评估报告。幼儿园每半年测一次身高、视力,每季度测一次体重,并进行记录评价。新入园的幼儿入园前必须进行查体,查体合格后带着“查体报告”“预防接种证”和“0-6岁儿童保健手册”方可进行入园登记。同时,幼儿园每年还要配合预防接种部门进行“接种检查”,发现漏针的幼儿及时补种,并做好相关记录。 2.把好“清洁消毒关”,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个人卫生与消毒:幼儿使用自己的毛巾和水杯。幼儿餐前便后要用流动水、肥皂洗手,餐后用温水漱口。教师每天要将幼儿的毛巾和水杯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每月保育员将幼儿被褥、枕头清洗,晾晒,同时让幼儿克服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咬指甲、蒙头睡、吮手、咬被角等。班级教师要仪表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上班时不戴戒指、长耳环、不化浓妆,不穿高跟鞋。 (2)环境卫生与消毒 各班级的老师每天定时定点对辖区卫生进行清理并消毒。活动室物品清洁消毒、寝室床围栏擦拭消毒、紫外线消毒、开窗通风;各岗位都有详细的时间安排和管理制度,按时进行卫生消毒。 3.把好“常规关”,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饮水常规:直饮水机每天都有温热适宜、数量足够的温开水,保证开水供应。在幼儿饮水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一定使用自己的水杯,喝多少接多少,喝完后把水杯放回原位。 (2)入厕常规:每次活动前、后养成如厕的习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有便意时及时告诉老师,及时如厕,不憋尿。如厕时,要有秩序地一个接一个,不拥挤,不打闹。 (3)洗手常规:饭前便后及手脏时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的图示在卫生间的显著位置,一目了然,让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4)进餐常规:餐前首先规范擦洗和消毒餐桌(方法:清洁——消毒——清洁)幼儿洗完手后安静地等待分饭。不挑食,不偏食,营养均衡,需要添饭时告诉老师。吃完饭后,把餐具放在指定的位置,然后接温水漱口。 (5)午睡常规:如厕后安静入寝室,找到自己的床。睡前幼儿口中不含留食物,不带玩具上床。脱掉的鞋子、外衣放在固定的地方并叠放整齐,起床后会自己穿衣和,自己叠被子,检查床上、褥子下面是否有异物。 4.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保证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根据各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季节变化和我园的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注意动静结合、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 外活动相结合。每日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日不少于2 小时。 5.提供营养平衡的儿童膳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认真执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品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食品安事故应急处置制度等。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制订食堂管理人员、炊事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食堂工作人员定期参加食品安全、儿童营养等专业知识培训。保健员定期参加市、县举办各种专业知识培训。 为儿童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并保证儿童按需饮水。食堂和食品库房定期清扫保持内外环境卫生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儿童食品在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采购,保证食物新鲜,严格按人数配餐并建立食品采购和验收记录。 6.通过各种活动对幼儿进行健康安全教育,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教师通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建立卫生安全检查制度,落实预防幼儿伤害事故的各项措施。每位教师都要学会常见的紧急症状的处理和预防。如流鼻血、烫伤、跌伤、吸入气管异物的处理。保健员向老师们传授急救的手法和方法,掌握保健知识,遇到事情冷静不要惊慌,积极采取措施和处理,使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化险为夷。通过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四、努力推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 通过各项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扬,利用“卫生优胜班级”流动红旗激发全体师生的讲卫生意识与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和班级各项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形成卫生管理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努力推动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