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巡礼>>幼儿园风采>>课程建设
环翠区孙家疃第二幼儿园——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园本特色课程建设
发布日期:2021-04-30 10:11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2018年筹备建园初,结合孙家疃地域情况、自然条件、社区资源、园所实际等,我们坚定了走“自然教育”特色的初心,倡导“透过自然的教育”,让孩子更真切的走进自然、融入自然、在自然中成长。结合幼儿所处环境,从环境自然化、教育自然化、活动自然化、师幼互动自然化四方面入手,通过环境支持、理念支持和课程支持三个方面来进行园本课程建设。

一、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园本特色环境创设

幼儿园提供可探索、可操作、切合幼儿生活实际的园本环境,让孩子们在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下懂得尊重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室内环境——自然之美,永远都在我们身边

在室内公共环境中,我们追求“一角一落、一草一木”的精致环境创设,室内环创材料皆来自于大自然的素材,八大活动区“森林阅读室、自然科普馆、四季美工屋、世外小陶园”等每个区域都围绕自然特色命名,每一个活动区、每一条走廊、每一方空间都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元素,“自然物触摸墙、神秘袋、种子博物馆、干花晾晒区……”,目的是让孩子无时无刻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受自然界的美好,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对美的感受力,激发创造力。

(二)户外打造——自然,是最好的游戏场

在户外自主游戏打造中,注重特色区域创设,除了常规性运动器材、运动场地、户外搭建等活动,我们围绕“春、夏、秋、冬”四季为主线,以契合四季的游戏为内容,以幼儿能自主参与为重点,在户外活动中能尽情的尝试、观察、探索、创造。院子里有孩子们的花园、果园、菜园、沙园、水园、石园、兔子屋、昆虫屋、面包屋……虽然幼儿园户外场地不是很大,但在我们的精心准备下,每一个角落都能和孩子互动,每一方空间都散发着大自然的气息。

二、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园本特色文化引领

3-6岁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我们依托“自然”引导孩子用“五感”探索,用手触摸、用脚丈量、用眼发现、用耳朵听、嗅觉感知、味觉体验,构建了“三玩+四味+五感”的园本课程,以“立自然之本、寻万物之源、启色彩之美、育灵性之花”为办园理念,以“尚自然、展个性、重探索、促发展”为特色目标定位,重在培养“有情感温度、有独立人格、乐观又自信的人”。

在开展“一园一品”特色创设中,通过师幼广泛征集,投票,以“蒲公英”为原型,生成幼儿园吉祥物“丁宝”,丁宝贯穿于我们的一日生活中,变成孩子们游戏、生活的一部分,丁宝也寓意着教育要给孩子们足够的自由,给予他们不被束缚的爱,让他们自由探索、奋力生长、随风飘扬!

三、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园本特色课程实施

《3-6岁儿童成长与发展指南》提出:要让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的自然事物和现象”。我们充分利用身边自然资源和实际生活机会,以幼儿随手可得的自然资源为载体,把“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把“自然课程”架构于每一位教师心灵,把“自然玩耍”植根于每一位家长的心田。围绕“孩子与自然”、“教师与自然”、“家长与自然”三方位展开园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孩子与自然

在梳理幼儿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基础上,我们将幼儿自然教育探究内容梳理为“幼儿自然生活四部曲”,即:自然生活(走进大自然)、自然食育(农耕)、自然科学(生命科学)、自然艺术(色彩艺术)。

(二)教师与自然

在我们的团队建设中,老师深刻的明白“自然物”这一神奇存在,闲暇时间,他们会主动将自己在自然游玩中看到的、新奇的、有游戏价值的“自然物”带回班级,研究玩法,变成班级的区域材料,变成孩子们游戏探索的道具,真正做到“将自然请进教室、让自然生发孩子们的游戏活动。”

(三)家长与自然

以班级为单位开设“远足游学课程”,由家委会代表每个月自发组织户外自然亲子活动,并且在活动结束后将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小结进行整理,由班级老师规整入册,形成二幼亲子自然课程资料库,真正做到将课堂带到大自然,将家园共育发展为家园合作。

做自然文化的守护者,我们始终坚信:“幸福的人,是能从微小的事物中,汲取到大自然的馈赠”,带领孩子们,慢慢吸收、慢慢品尝、慢慢消化,放慢脚步让孩子们接触、观察、享受自然,学会爱护环境,懂得尊重生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