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十年巡礼>>幼儿园风采>>游戏开展
依托园本教研,扎实开展户外自主游戏
发布日期:2022-11-15 14:49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9年5月,我有幸实地观摩了安吉游戏。在安吉的幼儿园里,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自由、自主、愉悦、创新,个个都很能干……我看到了和自己完全不一样的老师,她们大胆放手,给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和最小程度的干预,户外游戏常常看得我心惊肉跳。

2019年8月,我被调到文登区大众实验幼儿园担任园长。看着崭新但却空旷的户外游戏场地,我的内心出现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带领幼儿园的老师们借鉴安吉游戏经验,真正将游戏还给孩子,将游戏精神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我的想法得到了园内骨干教师们的一致认同。于是,我们依托园本教研,从零开始,扎实开展户外自主游戏。三年来,我们以游戏为载体,以行动研究为抓手,走出一条“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调整完善-实践验证-再发现、分析、调整、验证……”的螺旋递进、持续发展之路,在行动研究中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的自信成长,培养了反思型教师和富有自主精神的孩子。

说句实在话,在户外自主游戏探索之初,当我将安吉游戏理念讲给老师们听,提出放手儿童、支持游戏的计划时,大家都很纠结。一方面希望自己班的幼儿也能像安吉孩子一样能干,一方面却又不敢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够真正自己解决问题。老师们担心放手游戏后出现安全事故无法与家长交代,实践中“不行、不要、不能、别”等高控、干涉的字眼高频出现。为了将安吉游戏精神落到实处,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先后经历了“打造环境·保障游戏——放手游戏·发现儿童——真题真研·推进游戏——观察解读·发现学习——支持发展·共建课程”的成长过程。

一、打造环境·保障游戏

文登区大众实验幼儿园是一所新建园,2018年10月才投入使用。所以,3年前,室内外环境都是新的,空白单调,游戏材料不足且缺少分类, 一日活动的时间安排过细,户外自主游戏时间没有保障。如何创设适宜的环境,保障户外自主游戏顺利开展? 结合这个问题,我们紧扣“四充足、四互通”的环境创设理念,为幼儿创设充足的游戏空间、时间、材料与装备,实现场地、材料、室内外环境与人际交往的互通。一是打造自然、野趣、多变、开放的游戏环境,材料玩法和使用区域不再受限。二是提供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高探究的半成品材料,游戏材料数量充足、便于取放,为幼儿的自主游戏奠定物质基础。三是请家长为孩子备齐水壶、擦汗巾、水鞋等,为幼儿尽情游戏奠定装备基础。四是保障充足而连续的游戏时长,改变以往全园整齐划一的作息安排,将一日活动流程按大块时间划分,确保每日户外自主游戏和室内区域游戏均不少于1小时,全力保障自主游戏。

二、放手游戏·发现儿童

环境、材料和时间有了保障,我们却发现,大部分教师理念不清、理论匮乏,根本不敢真正放手游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织全体保教人员反复学习安吉游戏讲座和游戏视频;利用抗疫居家时段,依托线上优质资源,认真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儿童心理学》等内容,教师树立起科学的儿童观,能够初步用学到的理论分析孩子们在游戏中的发展。

经过不间断地学习与教研,“闭上嘴巴管住手,瞪大眼睛竖起耳”的理念入脑入心。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师中存在想法与实践两张皮现象。户外活动时间,大班杨老师发现男孩小谦惬意地躺在沙池里,旁边还有两个小助手起劲地往他身上扒拉沙子,立刻喊道“看我不拍摄下来发给你妈看!”小谦“嗖”地一下从沙坑里跳起来。“不行不行,我实在没办法管住自己的嘴了”。杨老师无奈地跟身边同事吐槽着,没想到几分钟后再转头,发现小谦又完好如初地躺在沙坑里。看着孩子脸上洋溢的笑容,杨老师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教研分享时,老师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没有不能玩的游戏,只有还没做好的准备工作。”于是,当天晚上,各班老师就利用班级群倡议家长为孩子准备一套防湿的罩衣或者换洗的衣服。学习、教研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逐步转变着教师们的理念。

三、真题真研·推进游戏

真正放手游戏以后,我们的确看到了孩子们的能干和精彩,但在惊喜的同时,惊吓也随之而来,大小安全事故频发。安全问题不解决,放手游戏就不可能真正推进下去。通过反复观察和教研,我们发现,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除了幼儿自身发展不成熟、家庭教养中包办代替严重以外,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支持方法不正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教师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口头说教中,幼儿当下互答回应,转眼忘得一干二净。如何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培养幼儿自主发现、防范、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

游戏前,做好两项准备。一是师幼谈话,唤醒幼儿已有经验。比如“昨天玩过哪些游戏?你们是怎样做到让自己和小伙伴玩得既安全又快乐?”“今天还想玩什么?还有哪些安全小妙招和大家分享?” 二是游戏现场安全检查。利用每天游戏前的几分钟,师幼一起巡视游戏场地,排查环境与材料的安全隐患,并现场解决;对刚刚更换的游戏区域,或者投放了新的材料,孩子们还需了解、熟悉新区域和新材料,为接下来的深度游戏做好准备。教师们将安全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以“幼儿说-幼儿查-幼儿解决”的方式,逐步养成预见安全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中,也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教师分工站位要有序有责。场地中的两位教师,一位定点或定人观察,另一位多是扫描式观察,确保看到每个孩子。如果幼儿有突发情况需要暂时离开,教师之间会及时补位,改用扫描式观察,面向全体幼儿。二是教师认真观察并拍摄记录。除了确实需要立即制止的情况外,只要发现安全问题,教师就适时地向幼儿靠近并关注,拍摄他们遇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待游戏结束后总结分享。

游戏后,教师支持幼儿通过回忆游戏经历,总结学习经验。教师通过播放照片或视频,引领幼儿观察、反思和表达,让幼儿既能为自己的优秀做法感到自豪,又能有效提升预见安全问题并主动解决的能力。经过持续的教研、实践、调整,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在亲身体验、实践感知中提升安全经验及自我保护的能力,教师们则逐步树立起科学的儿童观和坚持放手游戏的决心。

四、观察解读·发现学习

有了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之后,接下来的游戏中,孩子们给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惊喜,他们主动、专注、勇敢、愉悦、爱探究、有创意,老师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然而明明知道幼儿玩得好,玩得有价值,但到底好在哪里,到底游戏中有什么学习和发展价值,教师不会解读,得不到家长的百分百支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再次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追踪式教研。经过三轮“发现、分析、调整、验证……”的行动研究,每个老师都将自己梳理出来的想法进行分享,汇成了“观察解读六个看”的经验成果:

一是观念转变必须看。这是开始阶段教师们被动观察的过程。通过认真学习专业理论和书籍,教师们从思想上意识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儿童是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要改变眼中无幼儿的高控行为,必须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必须要看见自主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二是安全保障用心看。我们以观察游戏中的安全问题为突破口,用心观察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互动以及个体差异的表现,并有选择地拍摄下来,利用游戏前、游戏后的时间与孩子们探讨交流。

三是发现儿童穿越看。老师们越来越感受到,当孩子是游戏的主人时,自己反而不忙了,甚至还可以做回孩童,“穿越”回自己天真烂漫的童年,开心着孩子的开心,困惑着孩子的困惑,感同身受地发现着孩子的游戏兴趣、游戏水平、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发展。用教师的话说,在这个过程里,越会“穿越”越会看。

四是上传平台相互看。教师将自己拍到的精彩游戏瞬间即时发送园内游戏群中,既可以相互欣赏,又可以全面把握教师游戏观察水平的进展,发现有价值的作品,及时激励、持续观察。

五是品玩抖音大家看。在游戏观察的初级阶段,很多教师的经验有限。我们从游戏群中挑选有价值的片断,引领教师从“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与状态、游戏情节如何发展、如何使用材料、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合作、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创新、游戏技能水平怎样”等八个方面来品读。之后配上音乐与文字解读,制作成抖音视频,传送到家长群中。教师们的观察热情和专业水平在与家长的互动互信中不断提升。

六是分析解读连连看。从“看见”到“看懂”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练习积累的过程。当教师能“看见”儿童时,我们便开始练习解读“游戏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初级阶段,我们就是对照《指南》中的领域目标和典型行为,不断练习分析解读幼儿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本学期,我园再读《学前儿童心理学》和董旭花教授的系列游戏书籍,教师们对幼儿游戏的解读拓展到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在不同类型游戏中幼儿发展的各类关键经验,逐步实现从看不见儿童,到看得见、看得懂的转变。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们的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并积累……三年来,老师们从最初的片段式解读到如今一篇篇持续观察的精品案例,逐步实现从看不见儿童,到看得见、看得懂的转变。

五、支持发展·共建课程

在接下来园长和业务园长走班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游戏中对幼儿的支持策略非常欠缺。孩子们原本很精彩的游戏玩着玩着就不了了之了,不利于幼儿在游戏中的持续发展和深度学习。针对这一难题,我们决定由园长、业务园长带领骨干教师先行先成长,以实实在在的游戏案例来丰富教师的支持策略。

以大班“玩转沙水区”为例,业务园长带领大班教研组长共同持续观察了半个多月。期间,她们灵活扮演观察者、合作者、支持者、引领者、欣赏者、记录者等多重角色,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相信他们具有无限潜力,从情感上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随时关注幼儿的需求,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根据情况适时支持引导。他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游戏蕴含的经验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每天游戏结束后将自己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介入时机、介入方法和成效进行总结,以案例式的教研法,手把手引领教师们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生长点,持续支持,共建课程。比如,从“水渠”到“黄河”再到“黄河扩建”,伴随着游戏的进展,孩子们对黄河兴趣不减,对黄河产生的新问题越来越多。教师鼓励幼儿持续探秘黄河,知黄河、观黄河、画黄河、话黄河、爱黄河五个板块层层深入。在家,幼儿和父母一起上网或登录学习强国平台了解黄河知识。在幼儿园,老师在活动区里投放关于黄河的材料。美工区里,孩子们绘画磅礴的黄河;阅读区里,小朋友绘声绘色地朗读《将进酒》,并把自己听完这首诗后的心情表征出来;表演区,幼儿一边欣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的视频,一边用肢体语言抒发自己心中的喜悦之情。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案例,给了教师们最好的引领。

总之,在依托园本教研,助推户外自主游戏扎实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收获了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教师的支持下,幼儿则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游戏中进行着深入学习和思考,获得自主、能动、探究、想象、表达、创造等多方面发展。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一日生活皆课程”,这两个观念在我国宣传和落实已有30多年的时间,是我们每个幼教人耳熟能详的课程观。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融入不够,教师看不到幼儿生活环节中小问题的价值,仍然习惯以说教的方式培养幼儿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下一步,我园将着重开展《微课程大智慧》的园本教研活动,从幼儿自主游戏和一日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入手,引导幼儿自主发现并参与解决问题,使其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水平以及学习品质、社会性发展等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提升。真心希望我们每个幼教人都能将游戏权利还给孩子,真正将孩子的事情交给他们自己去决定,而我们每个幼教人能做优雅的智慧名师,陪伴着孩子们快乐成长。


作    者:于晓

工作单位:威海市文登区大众实验幼儿园

联系电话:18669356660

邮    箱:416827855@qq.com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