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材料投放,助力游戏无限可能 | |||||||||
|
|||||||||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由此可见,游戏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将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教师如何充分认识并尊重幼儿游戏?幼儿园如何创造充足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幼儿的自主、快乐游戏?我园立足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游戏材料填充为主线,开启了户外自主游戏的发展之路。 一、问题导向,确定实施路径 《纲要》中明确规定: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从2019年9月11日开园起,我们一直在思考并落实这句话的深层内涵。当时在综合审视园所的环境以及教师水平后,我们总结了以下现存问题: (一)场地局限,游戏区域单一 我园有上下两层户外操场,分别为童趣乐园和野趣乐园。童趣乐园为上层,只能满足两个班级的幼儿同时活动。野趣乐园为下层,是一个自然生长的土坡,游戏设备年久失修,危险度高。虽然有植被、草坪,但可进行的游戏项目单一,同时缺乏收纳材料的场地与设施,不能满足幼儿的多种游戏需求。 (二)理念滞后,教师专业欠缺 本园多为年轻教师,对《指南》、《纲要》以及游戏理念认识不足,对于自主游戏内涵、如何支持幼儿游戏,应该投放什么材料以及如何投放缺乏专业清晰的思路,在游戏中经常出现高控管理、站位不佳、角色不清等问题。 (三)材料不足,幼儿缺乏兴趣 现有的区域只有大型搭建、钻爬区、车区和大型滑梯,游戏区域少,且材料种类单一,数量也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重复操作导致幼儿失去游戏兴趣。 二、多渠并进,挖掘游戏深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规划场地、专项引领、实时教研、科学管理等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开始了户外自主游戏之材料填充的实践探索。 (一)合理规划,为户外游戏开展夯实基础 《放手游戏·发现儿童》一书中指出:多种地形的游戏空间加上配套的固定设施,是支持儿童拓展自己的视觉、直觉、运动发展以及空间组织方式的适宜条件之一。2020年暑假我园开始进行户外游戏区的打造。我们发动全园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设计,经过专业设计师严格把关形成多项方案,通过班级评比、园级评比最终确定了现在的游戏场地并因地制宜划分出八大活动区域。同时我们打破对场地功能限制的传统做法,以材料特征或场地特征对户外游戏场地进行命名。这种命名方式的改变,避免了因区域功能命名而造成对儿童游戏内容及形式的限制。 (二)专项引领,提升教师户外游戏专业性 教师的支持与引导是儿童游戏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园从三个维度同步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维度一:《指南》在左《纲要》在右,搭建扎实理论基础 扎实的理论是教师教育实践的基础。为此,本园教师人手配备一本《指南》、《纲要》与《评估发展指南》,通过每天班级分享(就是结合当天对幼儿的观察,对应指南中的目标,让教师结合实际加深印象)、每周级部共读(每周级部组长带领教师分领域进行研读,将自以为熟悉的指南内容重新细嚼慢咽,以互相问答的方式验证掌握情况)、每月园级思维导图展示(即每人根据自己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指南内容),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将指南真正内化于心。 随着《评估发展指南》的推出,我们又开始了针对它的学习探索。依然延续深读指南的方式进行,教师也在学习、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理解。 维度二:先进理念经验带动,加速重构专业思维 在根据教师不同水平分层培训的基础上,借鉴明师课堂、外出学习以及网络资源,每周至少一次自主游戏专项培训,从户外自主游戏的发展、意义到教师角色的转换,从如何创设游戏区域到如何观察、解决、支持幼儿游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教师们海绵般不断汲取养分,加速了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速度与效果。 维度三: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形成正确儿童观 借鉴江苏省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我园最初的观察原则是每天每个老师观察1名儿童,观察3次,每次3分钟,班级圆桌会议时进行分享,以高频率的关注提升教师观察能力; 每天户外自主游戏时,我们为每个老师准备了观察包,观察幼儿游戏,通过简单的文字、照片、视频等形式进行记录,在游戏观察能力专项研讨过程中进行白描分享,锻炼教师观察记录的能力。 每周从《游戏·学习·发展——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选编》一书中选取优秀案例进行实操解析,以高专业的起点提高教师解析能力; 每月一篇完整的游戏案例,深入思考如何支持幼儿游戏,并将幼儿们当下最感兴趣的游戏案例展示在走廊上,促进正确儿童观的形成; 每学期开展一次案例评比,将进入园级分享的老师在年度考核中加分,以正向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发现儿童的热情,以评促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特别是本学期学前科推送的《发现儿童的力量——幼儿行为观察与解读》进阶式培训,从理论到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了由浅入深的思想引领以及落地有效的措施方法。 在教师儿童观不断转变的同时,这种尊重幼儿、给予幼儿充分主动权的背景下,幼儿游戏水平在不断提升,而且孩子们的记录能力更强了,表达分享到欲望也更多了。这种良性循环让教师看到了正确儿童观的价值,更找到了支持幼儿游戏的又一途径:游戏记录。 (三)实时教研,为游戏材料填充保驾护航 在自主游戏开展的过程中,环发幼儿园本着大教研定时、小教研随时的原则,以“发现问题→深度会谈→达成共识→实践验证→形成经验”为研讨路径,切实解决教师遇到的问题,保证材料填充渠道畅通无阻。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不仅让教师学会通过发现-研讨-实践解决问题,更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与思维,自发开展小项目教研。例如平衡木区域老师根据场地存在安全隐患开展安全材料填充教研、 搭建区域老师根据积木形状多、数量多的现状开展材料收纳教研、滑梯区域老师根据属于“冷门区”的现状开展材料种类拓展教研。 三、家园携手,拓宽游戏广度 (一)游戏在后,理念先行 游戏的开展,除了幼儿园的专业,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新学期,我们抓住小班家长的入园以及中大班升班、家委会伙委会开放、每月一次的钉钉视频家长会等一切可以和家长沟通的机会,持续向家长介绍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并从幼小衔接八项能力方面解读孩子的成长点,让家长真正理解了为什么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也为后续游戏材料的支持做好铺垫。 (二)倾力支持,后勤保障 在了解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后,幼儿园根据资源库中存量、游戏区域需求、季节、节日等因素,每月组织一次家长、幼儿参与的“废品大收集”活动。在收集前,环发园通过海报、家长群等渠道公布需要收集的材料清单。多渠道的收集方式丰富了资源库,拓宽了材料种类,还引领了家长的“低碳生活”方式,使环保的种子在家庭、在幼儿园悄然萌芽。如今,环发的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已成为我们强大的后勤保障。 四、收获反思,坚定游戏方向 区域游戏同精彩 除了户外自主游戏材料填充,室内区域游戏对孩子的发展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根据丰富户外游戏区域材料的经验模式优化室内区域,通过每学期的区域评比,将室内区域创设优化完成。合理的布局、丰富的材料、有序的摆放、儿童为主的呈现,让孩子们在这里继续他们的游戏之旅。 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思维尚未受到限制,创意精力无穷尽的年龄段,面对这样一笔无可估量的财富,我们要做的便是为他们提供一个科学投放材料、自由开展游戏的平台, 我们坚信— 困难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拥有热情; 材料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敢于尝试; 能力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融入团队; 方法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你是否愿意思考。 环发幼儿园会继续怀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来点亮儿童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成就游戏最美的样子!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