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四格联动 助力幼小衔接交往新样态 荣成市青山路实验幼儿园 |
|||||||||
|
|||||||||
背景: 《指南》中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4-6岁幼儿有与人交往的意识,喜欢友伴和集体游戏。我园地处城中村改造区,82%以上的幼儿家长为双职工,没有时间陪伴幼儿,多为老人照顾,在老人的宠爱、溺爱下,幼儿不愿与人协商、沟通,慢慢造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缺少与人交往的经验,对他们适应小学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我园作为威海市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实验园,结合课题《幼小衔接视野下 幼儿社会适应的实践探究》,通过多举措、多途径,帮助幼儿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做好社会性准备。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一:小毅性格文静、内向,遇事喜欢哭。 午睡起床后,他“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拉着乐乐的裤子,大喊:“他穿我裤子。”乐乐反驳:“这是我的裤子。”原来,他俩的裤子很相似,小毅认错了裤子。 游戏时,轩轩不小心胳膊碰了他一下,他又大哭起来,轩轩帮他擦眼泪,小毅委屈地说:“老师,轩轩打我。”“我没打他,我是不小心。”小毅大喊:“你就是故意的。” 案例二:瑶瑶虽活泼开朗,但朋友很少,因为她喜欢告状。 晨间,她和清清争抢玩具,跑过来告状:“老师,这个玩具清清玩了很久,我也想玩。” 清清说:“这是我先拿的!”两个人谁也不让谁。 区域活动,瑶瑶时不时地过来告状:“老师,建构区里的房子不能那样搭,他们不听我的;表演区的东西被带到外面了;瑞瑞抢别人玩具……”50分钟内只见她跑来跑去,没人愿意和她玩。 小毅和瑶瑶的行为不是个例,我们针对幼儿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重点以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作为研究方向,做好幼儿入学前社会性准备。
1.创氛围 造机会 教师为幼儿创设积极交往的班级气氛,增加交往的机会。布置了“我和我的好朋友”主题活动墙,请幼儿选择想要结交的朋友,然后把自己和好朋友的自画像放在一起贴到墙上。这种方式给幼儿积极的暗示,引导他们大胆表达,为他们创造交往的机会。 2.依绘本 习方法 教师精选绘本内容,在阅读区投放《同桌的阿达》《我有友情要出租》《受人冷落》等绘本,同时利用过渡环节、早晚离园等碎片化时间带领幼儿阅读,引导他们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 3.靠活动 增经验 每周五举行班级“漂流HICH翻天”物物交换活动,为幼儿提供互相交往的机会,鼓励分享自己的物品。同时,借助幼儿园“礼仪小天使”活动,班级教师主动邀请“小毅”参与,在活动中掌握与人交往的文明礼仪,习得交往经验。 4.借游戏 强意识 充分提供自由游戏时间。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与同伴交往在游戏中发生得最多。游戏中,教师重点关注小毅、瑶瑶的人际互动,淡化游戏目标。同时,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掌握协商、合作及解决问题等技能。 延迟干预给予交往机会。游戏中,当幼儿遇到意见不被采纳、同伴不与其交往等问题,教师没有及时干预,而是耐心观察,让他们尝试运用已有经验以及新的方法,去发现解决问题。 总结方法强化交往意识。借助游戏分享环节引导他们分享游戏中交往的方法,给予鼓励与肯定,架构交往经验。 5.破班界 享乐趣 针对大班幼儿,已熟悉了与本班教师、同伴的相处模式,为进一步提升交往能力弱的幼儿,教师采取“打破班界”的方法,带领幼儿走进新环境,引导他们主动与其他班的同伴交流、游戏,有趣的过程、鲜明的结果和亲身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友好带来的乐趣,也为小学的人际交往奠定了基础。 (二)“家园格”——家园合作驱动能力提升 1.问卷调查了解情况 学期初,发放《幼小衔接家长调查问卷》,通过分析发现80%以上的家长普遍存在“重教育轻能力”的理念偏差,尤其在社会性准备方面,他们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意识浅薄。 2.家访指导创设氛围 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家访,指导家长改善家庭亲子交往的氛围,对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动助力交往发展 借助家长会、家长沙龙、专家讲座等方式,让家长意识到人际交往在幼小衔接中的重要意义,给予家长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技巧。 4.体验加速能力发展 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多带幼儿外出,鼓励他们结交不同的朋友,提高社会交往能力,为更快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做好准备。 (三)“园校格”——园校携手驱动经验获得 开展“哥哥姐姐讲小学”活动,邀请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分享人际交往方面的经验,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交往做好心理铺垫。 (四)“园社格”——园社互补扩展交往范围 在幼儿掌握了交往技能与规则的基础上,幼儿园积极与社区携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超市、牙科诊所、蛋糕店、消防队等不同场所,扩展交往范围,在活动中,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敢于发问,主动与成人交流,强化交往能力,为入学后结交新朋友,适应小学新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效果与反思 1.幼儿在不断的探索和架构新经验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技能,得出了适合自己与人交往的专属模式。 2.在家、园、校、社足够的关注和有意的引导下,幼儿 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3.幼儿能积极主动地结交新朋友,遇事能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解决矛盾与冲突,增强交往信心。 有人说,最好的幼小衔接,就像毛竹的生长规律一样,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衔接好才能后劲足。让我们四格联动,通过多样化活动形式,注重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做好准备,平稳度过幼小衔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