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指向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班本课程构建 荣成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
|||||||||
|
|||||||||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实践的主体,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直接影响着幼儿园课程的质量。而班级作为教师进行课程实践的主阵地,构建班本课程是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最佳载体。 在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教师队伍的逐年壮大与流动,很多教师对如何构建班本课程并不清晰,部分教师在构建过程中,仍存在主导设计的现象,脱离了以儿童为本的课程理念。 第二实验幼儿园依托国家级成果实验校契机,在课程构建与实施中,积极赋予教师发言权、选择权、参与权、决策权,梳理出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背景下,班本课程构建的策略,努力实现课程与教师的相互成就。 1.兴趣为契机,研判课程蕴含的核心价值。 班本课程源自幼儿的游戏与生活,生发于幼儿的问题或兴趣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能敏锐地捕捉到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和关注点,在发现幼儿的兴趣、关注点后,教师主要做好以下几步。 一是了解已有经验。教师通过发放调查表、访谈、分享等形式,了解幼儿对课程的已有认知,梳理出幼儿的共同经验和共性问题。 二是反思课程价值。确立课程主题后,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研判课程价值,具有价值的则确定课程主题。 ◎幼儿有兴趣:要判断幼儿是否有兴趣,主要是观察幼儿对事物的关注程度。在操作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在行动上能够坚持、甚至忘我;在态度上表现出关心和注意,愿意谈论、观察。 ◎贴近幼儿生活:反思课程是否源自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幼儿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课程核心价值:链接《指南》,反思课程能为幼儿带来哪些关键经验,幼儿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 ◎资源有保障:课程所需资源是否方便获得,可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资源。 2.环境为辅助,营造支持探究的浓郁氛围。 环境引发着课程的产生,推动着课程的发展,同时也体现了课程的延续。我们通过“材料助益”、创设“两墙”、提供“两纸”,让幼儿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推进课程深入展开。 问题墙:问题推进着课程的深入,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幼儿和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兴趣点、关注点和疑问点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幼儿之间、师幼之间引起探究,相互启发。问题墙的呈现方式主要有答案收集类、观察比较类、讨论辩论类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幼儿能够在对比、讨论、表达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课程故事墙:课程故事墙是记录班级开展课程的经过,师幼共同用绘画、照片、手工等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在课程中的探究、学习与收获。由于它富有情境性、连续性,能够很好地支持幼儿对探究过程的回顾、梳理和讲述。 课程日记纸:我们提供日记记录纸,让幼儿每天将自己的课程故事记录下来,最后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专属的课程故事手册。教师则可以根据幼儿的记录分析解读他们的发展水平和需求,以便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课程需求纸:幼儿将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需要记录在需求纸上,发动家长、伙伴和老师共同收集,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需求,为课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材料助益:投放的材料要有助于课程的开展和探索,幼儿在课程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的实质性因素转变成区域游戏,在游戏活动中进一步解决。例如:课程中遇到的理论类问题,教师可以投放同等理论的小游戏在区域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时候边玩边解决。同时,也可以将课程中已知的有深度的经验转移到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探究的同时可以再巩固习得新的经验。 3.执行为关键,保障课程实施的有效推进。 一是聚焦问题,将问题作为持续推进课程的抓手。 问题引发探究,探究生发课程。幼儿的经验生长离不开问题的支持,一个又一个问题推动了课程的实施,构成了一串问题链,幼儿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课程实施的过程。当在预设外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时,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其中的价值,把握住有利契机,灵活机动地及时形成一个生成性活动,作为预成活动的补充,支持课程更有深度。 二是注重反思,将活动反思做为下一个课程的起点。 我们要求教师在班本课程实施中随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幼儿的表现和反应,每个活动后要有反思和总结。 三是建好资源库,将资源库作为课程有效实施的保障。 ◎建立信息化课程资源库。开发云盘作为云端课程资源库,将课程进行共享。除了共享课程外,课程的文本、数字化的课程资源(图片、音频、课件等),同时进行共享,有效提高了教育资源共享水平。 ◎建立家长信息资源库。将家长信息以职业、工作场所、可提供资源等进行汇总。建立家长聘任机制,邀请有条件的家长入园成立家长助教团,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建立实物课程资源库。每次生发的课程在实施后,教师将所用的实物教玩具同样以主题形式上交至资源库,当其他教师需要时可直接使用,既节约了财务,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4.评价为标尺,检验课程构建的实际成效。 幼儿的发展是评价教师与课程实施质量的标尺。我们通过客观描述,数据分析,多维度、全方位地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检验课程构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是客观的观察案例。通过教师客观记录幼儿的活动,解读幼儿行为,分析其发展与需要,为课程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依据。 二是直观的幼儿作品。幼儿在课程实施中的作品(计划、表征、作品等),能直观的反映幼儿的成长轨迹与发展水平,为教师的支持指导提供了依据。 三是精准的评价表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具体表现,我们制定出适合孩子特点、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指标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助推课程走向深入。 四是科学的课程审议。做好每次课程实施前、中、后的审议,以级部、全园教研、观摩展示的形式,确保课程实施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经过探索与实践,幼儿、教师、幼儿园实现了三方共赢。 1.幼儿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在班本课程探索中,我们既关注到全体幼儿,又注重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差异,让他们都能够在课程中体验到快乐,感受到探究的喜悦。幼儿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长足发展。 2.教师课程领导力不断增强。 实践研究以来,我园教师从“个力”走向“合力”,从核心团队面向全体教师,教师与课程实现了相互成就。2021年,我园6个活动案例在山东省首届活动案例评选中获奖,一位老师在威海市进行了班本课程交流分享。2022年,我园老师在威海市进行了课程生发策略的经验交流。 3.幼儿园内涵得以显著提升。 教师的成长,课程的优化,带动了幼儿园内涵显著提升。2022年,我园被评为威海市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课程相关研究成果在山东学前教育公众号推广交流。 在课程构建中,我们也发现,课程源自了大部分孩子的兴趣,小部分孩子的兴趣如何得以探索,这是下一步我们要研究的方向。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