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简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网>教科研简讯
威海市小学语文名家工作室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交流暨“双助工程” 实验校
课堂教学指导研究活动在威海市普陀路小学举行
发布日期:2022-05-26 10:01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浏览次数: 字号:[ ]

为进一步用好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指导和引领我市小学语文教育名师、山东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坊威海群组及“双助工程”实验校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理解与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的本质、内涵,促进各区市课题研究经验分享,5月24日威海市小学语文名家工作室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交流暨“双助工程” 实验校课堂教学指导研究活动在威海市普陀路小学举行。

此次采取现场与网络直播同步的形式。参加现场活动的有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威海市小学语文名家工作室主持人成秀教授,经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鞠楠楠老师、环翠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刘丹老师,山东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坊威海群组部分成员以及威海市小学语文“双助工程”实验校普陀路小学校长姜海宁、学校中层领导、语文教师。其他工作室成员、工作坊成员及部分学科骨干教师在各区市同步线上观摩,撰写学习笔记。

会议内容包括小学语文名家工作室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工作坊威海群组单元课例研究展示交流和“双助工程”实验校课堂教学指导研究及交流研讨。

上午首先由“双助工程”实验校普陀路小学辛潇宇老师执教了情境教学研究课《大象的耳朵》,普陀路小学刘娜主任针对这节课进行了课例分析,交流了聚焦单元整体备课,基于情境教学,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随后进行了工作室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展示研讨,高新区恒山实验学校单立超老师执教研讨课《“诺曼底号”遇难记》。高区沈阳路小学王宇老师立足单元目标,对展示课例设计理念及备课思路进行了说明。在课例展示、评课后,课题组成员环翠区小学语文教研中心刘丹老师进行《“语文学科素养体系建构”在环翠区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她从工作室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研究中的实践、环翠区对接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四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享,紧随课题研究,明细实施路径,不断提高环翠小语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课程实施水平。

下午,特级教师工作坊威海群组单元课例展示交流环节中,经区教研中心鞠楠楠老师作《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整体解读》,她将成秀教授提出的“双向思维式单元设计”理念与“教学评一致性”理论研究相融合,从“单元整体说明—单元目标—单元评价—单元进程”四个方面对该单元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随后工作坊成员林燕燕老师进行了本单元《黄继光》一课课例展示,为单元视域下依托单元整合式情境、方法,使课时目标的精准落地做了示范。

会议最后,成秀教授作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课例研究》会议总结。她首先对一天的活动进行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提供课例、交流、报告各团队的深入研究接着结合具体课例着重分析了一线教师在单元集体备课、文本解读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解决策略。强调单位集体备课要指向引领教师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教学内容的确立要基于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阅读特质、文体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等。此次活动充分发挥威海市小学语文名家工作室、特级教师工作坊威海群组的辐射引领作用,搭建了城乡学校互动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面对面指导,提高了双助校教研组的单元整体备课的能力以及教师对教材深度解读的能力。同时,通过在线直播也辐射带动全市各区市小学语文学科教科研水平的再提升,为推进我市各区市语文教学均衡发展又迈出坚实一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