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第四期“四名工程”名师名课程团队建设工程人选集中培训活动圆满完成 | |||||||||
|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威海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第四期威海名师建设工程普通中小学人选培养管理办法(2023-2026)》(威教人字〔2023〕14 号),加强对我市“四名工程”建设人选的培养和管理,威海市第四期“四名工程”名师、名课程团队建设工程人选培训活动于2023年12月3日至16日在深圳市南山区顺利完成。此次培训分为小学学前(含特教)和初中高中两个批次,每个批次培训一周,名师名课程团队建设工程人选及市教研院教研员,共计145人参加培训。 深圳市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前沿,教育尤其是普通中小学教育资源异常丰富,教育改革成果丰硕,居国内前列。作为改革先锋城市,深圳在革新发展基础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一是树立创新教育标杆。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与空间环境建设基本完成,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机制与模式基本形成,崇尚创新的学校文化全面显现,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显著提升,树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标杆学校”和“深圳标准”。二是建成智慧教育样板。“人工智能+教育”大平台全面建成,“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局面全面实现,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智能化的未来教育新样态全面显现,建成智慧教育的“样板学校”和“深圳模式”。三是成为课程改革先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地方课程系列化落实、校本课程特色化开发、校外课程多样化共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基本式”,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任务出色完成,形成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与学方式的“先锋学校”和“深圳经验”。 基于深圳基础教育的优秀经验,为确保学习内容能够入脑入心,激发学员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每位学员学有所获,获有所用,此次培训采取“3+2”(集中理论学习3天+跟岗影子培训2天)模式进行。集中理论培训,主要包括教育数字化、跨学科整合、大单元教学、项目化学习、学段衔接等热门话题。专家教授们倾囊相授,通过数据分析,带领大家畅享数字化转型的未来愿景;通过案例解析引导教师在正确辨析学生心理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通过现场实操,引领学员对热点问题进行探讨。跟岗影子培训期间,参训学员根据学段分组进校,小学、幼儿园各3所,初中、高中各2所。主要采取座谈交流、观摩课堂、校园参观、经验分享、研究探讨等方式,参训教师们通过了解名校文化、聆听名校历史,深入课堂,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博取百家之长,促自身发展。 培训虽短,但收获颇丰,敬叹之余,更多是反思。5天的培训收获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跨学科教学、大单元教学和智慧教育。第一,跨学科需要“三跨”:在设计上跨越学科,聚焦素养目标,坚持学科立场,基于主题有效整合学科内容;在实施上跨越传统,遵循教育规律,创新课堂教学,探索适切高效的实施路径;在保障上跨界协作,树立成长型思维,实现个体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第二,大单元教学的“四化”要求:目标证据化、问题情境化、思维可视化、评价过程化。第三,智慧教育已实现无固定时空学习、交互式学习、无门槛学习、个性化学习,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科学化的学习诊断、学习评价和学习指导。威海市“四名工程”团队作为威海教育的精英队伍,需正视自身短板,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善用深圳市基础教育的先行经验,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突出问题导向,逐个解决,破除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工作,前期专门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培训考核及管理办法,与哈工大(威海)继续教育学院强强联手,共同设计了较为完善的培训方案和课程,教师发展研究室负责人等率队全程参与组织和考核工作,确保培训质量。截止到培训结束,共整理出简报(美篇)15篇,点击量均超过3000次,最高点击量超过5000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赞誉。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此次培训为参训教师提供了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机会,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培训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得到改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教学热情和动力得到充实,进一步提升了自身专业发展。集中培训是三年培养周期的重要一步,大家立志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将继续深怀教育初心,把所学用在实处,为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做出贡献。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