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利用生活情境提升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实践研究 | |||||||||
|
|||||||||
一、问题的提出 因为我们是小学附属幼儿园,平时和学校老师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一年级老师反馈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孩子对纯粹的计算题都掌握的很熟练,但是对情境图片和应用题理解起来却很困难?很多孩子理解不了题意,对应用题里数字的意义根本不理解,不能对应列出算式。希望我们能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原因,进一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反思我们的数学学习,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脱离实际的机械学习和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研讨和反思:《指南》强调: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更加凸显了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对幼儿数学认知的重要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我们的数学活动往往忽视让幼儿操作具体物体,常常以图画表象为中介并很快过渡到抽象的认知和运算。由于幼儿没有真正经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符号的认知建构过程,数学的学习变成了没有真正理解和内化的纯粹记忆。而数学又是一种高度结构化,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抽象符号系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涉及到对这些关系理解的主动建构,这种建构是以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指南》反复强调: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和事物之间关系的不断抽象概括来实现的。也就是幼儿只有在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从而激发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持久动机和兴趣,喜欢数学,愿意学习数学,并具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幼儿对数学认知的核心价值。 而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与发展的契机,但是这些教育价值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去敏锐地发现、合理的利用,基于上面的问题和理念,我们开展了利用生活情境提升幼儿数学核心经验的实践研究。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过程与方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有层次的将《指南》中 有关数学认知的目标融入到小中大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创设可以操作的生活情境,来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创设了“爱心签到”的环境,小中大班签到的方式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化,这样不到一个月,孩子们对签到就失去了兴趣。面对无人问津的环境,我们痛定思痛,决定带领全体教师全面学习《指南》,在系统掌握各领域目标的前提下,对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的3个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及数量关系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逐条进行了细化分析,并将它们与我们一日生活的相关环节进行了分析对应。为了能分出层次,我们通过反复的级部教研,让小中大班对照自己年龄段的这三个目标的要求,逐条再分析,逐条落实。如“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根据三个年龄段的具体目标要求,我们发现可以和孩子的喝水情况连接起来,于是有了喝水记录的环境创设。那小中大班如何来记录呢?经过研讨,最后确定小班通过插管进行点数即可,中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尝试记录,大班则可以用数字来进行记录,这样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落实好每一个目标。 就这样经过反复的级部教研和集体教研,结合《指南》的目标要求,依据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依托什么来做等问题,最终确立了以爱心签到、喝水记录、每日记为引领的适合小、中、大班不同年龄阶段具有层次性、科学性的课程发展框架。具体如下: 到了大班,随着中班签到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对日历的认知也越来越丰富。而且,随着记录表的使用,记录的形式也越来越灵活,根据《指南》的目标要求: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我们提升了对喝水记录的要求,并且提供了时钟、温度计供孩子们观察,希望孩子们能在一张记录表中很好的呈现日期、天气、心情、喝水量、温度、时间等多种和生活相关的数学元素,不断丰富他们对数字的经验。另外,《指南》还强调:“能感知和发现不同的季节特点,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等目标,所以我们还重点设计了用日历来记录重大事情,通过日历图表进行简单的统计,感知一年四季的变化等等。具体如下: 1、升级的喝水记录——助力对“加减”的理解。 升入大班,孩子们对数字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喝水记录也不断升级,开始尝试用数字直观表示:比如上午4杯,下午3杯,一共是7杯。他们就会这样记录下来(图片)。通过这样的操作,孩子们很容易就理解了4和3合起来是7(4+3=7),7可以分成4和3(7-4=3)等,对加法和减法不再觉得抽象,因为这些就存在于他们每天的生活中。为他们升入小学的数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温度的出现——播报温度,测量温度,记录温度。 温度计的出现,引发了孩子极大的探究兴趣,他们每天会在早晨、中午和离园时观察温度,凭着已有经验和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识别温度。于是他们决定在每天的“今日播报”中,加上温度的播报,并且在自己的签到记录中把温度也记下来。在孩子的每日记中,也增加了对自己体温的记录。 3、统计图的出现——如何记录一个月的温度? (1)柱状图 为实现统计图的目标,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有意识引导孩子“怎样能看出一个月中哪天温度最高,哪天最低呢?” 有了对温度的记录的经验,孩子们讨论后决定:把日期一天天的写在纸上,然后每天画个温度计上面,哪天温度计上的红线最高就知道哪天温度最高了。之后,孩子们开始根据一个月的气温记录表来绘制“气温统计图”,就这样,由日历记录表记录气温升级为用“柱状统计图”来记录气温。(图片) 幼儿自制简易版的“气温统计图”诞生后,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讨论了横线和竖线分别代表日期和气温,完善了气温统计图。孩子们也知道了先看横线找到日期,再看竖线找相应温度刻度。大部分孩子慢慢都能用图表记录气温。 (2)折线图 随着孩子对柱状温度记录的熟悉,老师又提出了新问题: “这一个月每天的温度几乎都不一样,怎样能看出他们都是怎么变化的呢?” 有了前面的经验,孩子们很容易就发现在柱状统计图上,将每天的温度连起来,就能看出变化。于是,温度折线图出现。孩子开心的把这个叫做过山车温度图。三、研究成果:显性成果: 主要体现在课程方面: 首先,经过两年的实践研究,现在,我们初步形成了幼儿园的“生活+”园本课程,其中今天讲的“生活+数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出示图片)大家看课程的思维导图,每一学期,老师们只需要对照思维导图和孩子一起创设环境,顺应孩子发展速度,引导、支持孩子不断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挑战,不断挖掘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大班年龄段数学核心经验达成目标: 1、能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制作属于自己的签到卡。 2、能够自制日历,进一步积累年、月、周、日的经验。知道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和小月。 3、认识时钟,知道整点和半点,逐步树立时间观念,做事有计划,不拖沓;养成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不迟到。 4、知道关注天气预报和气温变化,尝试用简单的统计和测量等数学方法解决如何快速知道一个月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问题。感知和理解数、量以及数量关系。 5、通过对气温的测量、记录和统计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四季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6、借助喝水记录来计算自己一天的喝水量,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通过实物操作(喝水记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7、发现快速找到水杯位置可以用标记数字以及横纵列的数学方法来解决,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隐性成果主要有三方面: (一)教师方面: 在这样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的教师正在发生着质的飞跃。1、观念的转变——让“以幼儿为本”不再只是说说。 通过理论学习,老师们知道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地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为幼儿创造的生活越丰富,孩子们从中学到的东西就会越多,积累的经验就越多样、越广阔,幼儿地发展也会越有质量。 同时,老师的专业素质也得到了提升和成长,儿童观教育观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和升华。老师们学会了观察、等待和思考,进一步明确了许多学习只有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的过程当中,才真正是有效的。而且老师也逐渐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就是每创设或改变一处环境,都要先审视一下,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能否和孩子产生互动,孩子能否通过环境进行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从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2、行动的转变——让“孩子在前,教师在后”落地生根 教师的支持体现在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差异,细心观察是基础,观察后及时分析、探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深层剖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能够预设目标,纵览孩子们发展状况,给予及时支持。老师会随着观察到的孩子的发展状况,抓住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及时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进行引导,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们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幼儿方面 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学习成为一种主动。孩子们会主动参与课程、观察课程,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孩子的这样一个递升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深度学习的过程,从感知学习(某个孩子的好奇心)到比较学习(一群孩子围绕问题的讨论、扩散),再到联想学习(比如气温与生活、活动、季节的关系),最后到创造性学习(从使用工具到创造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观察、合作、沟通、想象、创造、反思能力也就慢慢发展起来了,而这些能力的发展,也就是我们说的学习品质的养成,为他们的小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家长方面其实,最让我们开心的是家长的转变。说实在话,这个活动我们已经持续进行了两年多,孩子的变化是从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开始很长的一段时间家长可能看不到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但随着活动的持续开展和幼儿园的不断宣传,家长们逐渐开始发现孩子的变化,孩子们丰富的数学经验往往惊到家长,他们常常返问孩子的一句话是:这个我也没告诉你呀,你是怎么知道的?而那些在我园毕业的孩子的家长,最自豪的事情是:再也不用为辅导孩子的数学学习发愁了,怎么也讲不懂的数学的那种令人崩溃的场面,一去不复返。
四、效果与反思回顾这两年来课程的发展,我们也是在边做边改进,由于孩子已有经验水平的不同,各年龄段目标的完成时间也不同。比如现在的中班,他们在小班的经验比较丰富,目标达成率比较高,所以我们又开始尝试分水果的游戏:就是每次的水果,老师有目的的给的正合适,或者是多一些、少一些,看孩子们如何处理,如何记录,初步体验平均分、剩余等。大班的自制日历也提前到了这一学期,借助元旦活动,班级日历用完了,孩子们讨论怎样自己制作新年日历等。 同时,我们也将我们的做法进行了整理汇总,我们所写的小中大班的系列生活案例《爱的签到,签出快乐和发展》分别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案例。 今后,我们会在尊重孩子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快乐有趣,更有深度有广度。
文登区龙山街道中心幼儿园 刘增兰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