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区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网>国家级实验区建设
威海市入选国家级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
发布日期:2024-03-07 14:44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近日,教育部公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名单,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共推荐63个实验区和189所实验校。

我市一向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聚焦“公平”和“质量”两大主题,不断推动义务教育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2009年我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3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2023年所辖2市2区全部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评估实地核查,成为全国唯一所辖行政县(区、市)全部通过核查的地级市。近年来,我市还承担了国家级“双减”试点、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试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化等2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改革试点项目,多项教育改革在全国率先取得典型经验,并得到推广。

在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威海市聚焦义务教育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探索形成“顶层设计、项目驱动、评价牵引、数字赋能、教研支撑”的课改模式,为创建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威海经验”。

以顶层设计保障教学改革。制定《威海市“十三五”教科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威海市“十四五”教科研发展规划(2021-2025年)》,聚焦我市教育发展的重难点问题,提出十大重点任务,以顶层设计引领教育教学实践创新。

以项目研究驱动教学改革。形成项目研究的“问题发现征集机制”“问题筛选梳理机制”“课题立项研究机制”“过程跟进指导机制”“成果科学推广机制”等递进式实施新机制,有效带动教学改革。“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生命化课堂的构建实践研究”等项目持续十多年,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益。近年来,我市共承担了省级以上课题372项,共有698项成果获得不同级别的教科研成果奖,其中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和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51项,获奖率位列全省第一。优课课例在省级获奖率为36.89%,连续六年位居全省第一,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以评价监测牵引教学改革。制定《中共威海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清单》,对全市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印发《威海市推动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工作方案》,发挥评价监测结果对教学质量改进的作用。持续推进市域整体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5个区市顺利完成2023年度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以信息技术赋能教学改革。建成了融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威海“智慧教育”云平台,创建了覆盖全市的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库,各种教育教学资源2000多万个,智能化题库试题总量超过1000万套,线上直播课程1.8万余节,受益师生超过600万人次。近年来,在教育部和省政府对我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历次评估中,我市成绩均名列全省前茅。相关成果案例入选教育部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人民日报》《大众网》《齐鲁晚报》等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以教研力量支撑教学改革。形成“典型案例+先进理念+教学反思”的专业引领式培训,开展深度学习、跨学科学习、大单元学习和项目化学习等实践研究。实施“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建设工程、“四名工程”等名师领航工程,引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乡村教科研振兴”“强镇筑基”“质量下乡百校行”等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近年来,全市共培育了20个威海教育名家工作室、321名名师,398名威海市教学能手、237名威海市学科带头人;22人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33人获得全国模范教师、齐鲁名师等,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未来我市将从七大方面深入落实实验区建设:

1.科学制定与实施市、区、校三级课程规划方案;

2.深入实施素养导向的课题研究和教学改进行动;

3.深化学业质量评价改革与课堂教学评估研究;

4.加强教研支持系统和生态化三级教研训共同体建设;

5.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与教育信息化常态化应用;

6.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强化科学教育;

7.深化“大阅读”工程和“图书馆式”学校建设。

我市将借助全国义务教育教学实验区工作的推进,深入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着力解决教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实践模式,总结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在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