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工作动态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志教融合”项目专家组赴文登区开展实地指导
发布日期:2024-07-03 17:31 信息来源:威海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

为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有关要求,在区域内更好地推进志愿服务教育数字化,7月1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专家组陈凯泉、吕建富、朱翔、李想一行赴威海市文登区开展项目实地调研指导。山东省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李浩、干部朱绚梅子,威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宁、教育信息网络管理办公室主任林迎迎,文登区教体局党组成员、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初厚冰、吴炳华,电化教学研究室主任王永强,综合实践、劳动教育教研员刘淑杰及城区分管劳动教育的领导、项目试点学校的领导40余人参加了此次指导交流活动。

首先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开发区小学、实验小学校内志愿服务现场。开发区小学以”乐考嘉年华 志愿助成长”为主题“,通过低年级学生学科闯关,高年级学生作为活动辅助志愿者,协助老师维持秩序、盖章评价、兑换奖品等全程参与的形式,展示了学校志教融合工作开展情况,使志愿服务和乐考有效整合,以多元评价方式,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实验小学将传统的爱心义卖活动和“志教融合”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家校社三方联动的形式,汇聚公益力量,携手打造爱与责任并行的公益活动。围绕“缤纷夏日”和“健康夏日”主题,学生制作系列主题的劳动作品,将义卖筹到的善款捐赠给需要帮助的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网上申报服务岗位,现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在义卖岗位中各尽其责,传递了公益暖人心的能量。

观摩完之后,与会人员齐聚实验小学会议室,进行项目中期阶段性成果的交流汇报。吴炳华副主任主要从机制保障、突破方向、平台应用、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等方面介绍区级项目开展的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介绍了下一步工作打算,通过链接断点,打通堵点,进一步推动志愿服务活动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区域内志愿服务与劳动教育的数字化、规范化、融合化发展,进而探索数字环境下开展劳动教育的新样态,构建区域化、特色化、多元化、协同化全链条推进的劳动教育新模式。

开发区小学从“盘活资源,构筑校园数字化新环境”“课程整合,拓宽志愿服务新渠道”“志教融合,提升教师数字化胜任力”“线上线下,探索劳动数字化评价新机制”四方面介绍学校志教融合方面的工作,架构劳动教育和志愿服务数字化评价新机制,实现数字赋能线上线下评价一张“网”。实验小学从“抓牢数字建设,提供硬件保障”“完善课程设置,引领项目开展”“致力项目实施,展现数字效能”“成果积累推广,深化实施效果”四个方面交流了学校在推进“志教融合”项目过程中的做法,并以项目推进和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推进平台的应用,深化劳动教育,提升教师数字化胜任力。

交流之后,专家现场就项目的开展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凯泉对项目的交流和展示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直接深入教学改革的深水区,而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就是深入教学改革深水区的一个很好的尝试,相信在各级领导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在大家的努力下,文登区不远的将来能结出劳动教育的硕果,数字化转型的硕果。中华志愿者协会教育委员会活动部主任朱翔着重强调了本项目的意义,提出要做高品质的志愿活动,提高教师数字化胜任力,形成区域、学校案例。资源中心网信中心干部吕建富鼓励大家加强亮点工作,让“志教融合”志愿服务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提升项目做深做实。

文登区作为威海市唯一试点区域,自“志教融合”项目实施以来,从区域到试点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项目实施的相关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通过科技引领和数字赋能,探索数字环境下劳动教育的新样态,推动区域性中小学志愿服务数字化发展新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后期,我区将根据专家的指导意见,继续加强平台的探索与应用,构建中小学志愿服务数字化、规范化、融合化发展的新模式,形成数字环境下志愿服务育人的典型案例,更好地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