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艺校暑期研学 | 感受大河奔流,感悟黄河文化 | |||||||||
|
|||||||||
感受大河奔流,感悟黄河文化。近日,威海艺术学校面向高中美术生开展了“行走黄河三角洲,激发艺术创新力”暑期生态美育研学实践活动。活动以“河”“油”“兵”“稻”“鸟”“海”作为关键词,设计了6条主线路,追寻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的足迹,引导广大学生行走黄河三角洲,“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大美山东建设和黄河文化传承。 研学之旅的第一站是走进黄河文化。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借助中国传统礼器——鼎的造型,与周边建筑共同诠释“天圆地方”“革故鼎新”“黄河之水天上来”等文化内涵。学生们历览壮美黄河、四季如歌、沧桑迭变、胜利之歌、逐梦未来等篇章。研学导师为同学们讲述了黄河起源、大禹治水、历史上黄河六次大改道、沿岸风土人情、东营历史文化、胜利油田开发利用、当代黄海入海口湿地保护等内容。同学们对黄河、石油、东营三者的关系有了一个直观系统的认识,更加全面地了解黄河的发源、流经区域的地理知识和黄河治理的历史故事,在大河奔流之中感悟黄河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研学的第二站是冯新永创新工作室。意外惊喜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大国工匠冯新永老师亲自接待了我们。七十多岁的冯老带领同学们参观了油田创新成果展览,讲述了胜利油田开拓创新、培养优秀技能人才、团结职工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并鼓励同学要学习工人先锋号集体劳动、艰苦奋斗和劳模工匠精神。另外,同学们还体验了VR虚拟环境中的应急演练,学习了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基本过程,了解到采油工艺常识、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勘探新技术、钻井工程、井下作业工艺、原油脱水技术等石油勘探开采系列基础知识。晚上,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学习组装制作抽油机,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们弄懂了抽油机发动的科学原理,同时体验到了实践的乐趣。 研学第二天,同学们寻访了孙子文化园。走进中国古代兵器馆,馆内各具特色的朝代展厅、琳琅满目的绝世兵器,诉说着华夏民族刀枪剑戟、金戈铁马的赫赫战绩,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兵家文化、尚武精神对中华民族文化交融、朝代更替的重要影响。进入兵圣宫内,同学们被雄伟壮观的兵学博物馆所震撼。浓厚的兵学元素,将孙子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古代将帅区,以雕塑的形式展示了商朝至晚清十九位著名军事家,他们的卓著功勋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卷中熠熠生辉。在中厅,在研学导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同学们了解了一代兵圣孙武传奇人生,重温了春秋的时代风云,深刻体会到孙子思想的伟大。 研学第三天,雨过天晴,我们一起去看了稻田画。稻田画景区位于垦利区永安镇,占地面积约1000亩,每年来此打卡的群众达数万人。登上30米高的观景楼,可以360度俯瞰田野,精美绝伦的彩绘稻田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百年农业传统与稻田艺术完美融合,着实令人震撼!观景楼共有5层,沿楼梯向上,每一层都有每一层不同的美丽。上到最高处,不同颜色的水稻叶片呈现出对阳光最佳的反射角度,风吹稻浪翻滚,真是美不胜收。 坐上卡通式的小火车,缓缓穿行在绿油油的稻田间,四周观望,风车、稻草人、观景塔、钻井平台等映入眼帘,犹如置身于绚丽的童话世界。同学们唱着、笑着,拍照录像,在稻田画卷里享受艺术滋养的美好生活时光。 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鸟类主题博物馆,是探寻缤纷鸟类世界、解密鸟类繁衍生息的大门。栩栩如生的鸟类标本、高度逼真的自然场景让学生们大开眼界。在研学导师的讲解下,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参观了“大河息壤—共生厅”“候鸟驿站—共鸣厅”“鸟国探秘—共赏厅”“鸟类天堂—共享厅”四大主题展厅,了解了鸟类的进化历史、种类分布、鸟类吉尼斯、鸟类特征等相关知识,对黄河流域鸟类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地认识,坚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念。鸟类科普园是集救护、繁育、科普为一体的大型开放式鸟类乐园。鸟类科普园里,同学们近距离观赏东方白鹳、丹顶鹤、大天鹅、蓑羽鹤等珍稀鸟类,听“小雪”的故事,了解鸟类的习性,增强爱鸟护鸟意识。丹顶鹤放飞表演,在工作人员哨声指引下,鹤群凌空而过,飞出优美阵形,让同学们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 走在黄河故道,同学们近距离接触河流、湿地,参观黄河三角洲独特植被景观,亲身探寻湿地文化,感悟黄河口生态文明。欣赏天然柳林,沿木栈道步入湿地深处,黄河口特色植被柽柳进入了学生们的视线。“一枝一叶总关情”,细心观察,用心感悟,学生们或看到柽柳姿态的别致,或看到其坚韧顽强的生命力,独立见解、创新思维,在探索大自然中萌发。大河奔涌,奏响新时代澎湃乐章。在黄河入海口,同学们沿河信步,凭栏远眺,大河缓缓,水天相接,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在这里,他们用耳倾听黄河故事,用心感受黄河脉搏,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河海的壮阔,打造了黄蓝交界处独特的风景线。 此次研学活动,同学们不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内涵,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热爱文化、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种子。相信这段难忘的经历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艺术创新,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时代新青年。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