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趣味一刻钟 悦享大课间 | 威海市文登区峰山小学:破解课间圈养难题,打造多样成长空间 | |||||||||
|
|||||||||
在文登区峰山小学,多彩的课间活动正悄然改变着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下课音乐响起后,学生们在操场上跳皮筋、走迷宫,在楼道里打方宝、跳房子,把传统游戏玩出了新花样。学校申报课题以来,主动破局,融合创新理念,将“短暂的课间”变成教育的“黄金时间”,着力打造校园体育新样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01 运动有规划,大课间“热”起来 阳光体育大课间作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效补充,学校在保证运动时长与强度的基础上,兼顾季节和天气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整体提升学生体质。 一方面,积极探索“30+25”的大课间活动套餐,确保每天在校锻炼1小时,上午30分钟的集体活动,花样跑步、动感跳绳、创编韵律操等,一年四季,季季不同;灵活调整下午的课间时长,开设25分钟的班级特色活动,集体跳大绳、跳皮筋、贴膏药等传统游戏,月月有主题,班班有特色。 另一方面,以新的视角“全环境立德树人”为发力点,将感恩教育融入“阳光·乐跑”活动中,创新设计口号内容,铿锵有力的口号、整齐划一的步伐,提升体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精气神,凝聚了班级向心力。创新做法“多彩课间为学生做‘加法’”在新华网、山东教育新闻上报道。 02 玩法有品质,小课间“动”起来 学校聚焦小课间改革,积极探索“传统游戏进校园”活动,破解课间“圈养”难题,力求让学生课间玩得“有意思,有意义”。 学校优化场域,在走廊宽敞处设计跳房子、投壶等活动区,在楼层拐角处设置益智、阅读等游戏角,在室外甬路上设计走迷宫、九宫格等运动区,吸引着孩子们走出教室,结伴游玩。 教师们下课后和学生一起玩,走下讲坛成为玩伴,一起翻花绳、打方宝、抓子等,共同设计游戏海报全校推广。 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教室里自由自在,教室外适度“留白”,班班有定制游戏,生生有专属玩法,快乐无处不在。 山东教育厅“双减”访谈节目报道了我校在课间小游戏方面的典型做法,《自“游”自在,玩转课间》一文在《山东教育报》刊发并获得“双减”主题征文一等奖。 03 活动不设限,特殊天“乐”起来 晴朗天运动嗨起来,雨雪阴霾天运动也从未停歇。 一方面,学校创新开发了室内手势操和萌动一米操,将快乐的童谣和灵活的锻炼方式相融合,一班一景,让特殊天气下的运动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另一方面,学校将课间活动课程纳入到学校“登峰”课程中,定期推出项目化学习研究主题,以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游园式互动分享,如三月的“春分探秘”、五月的“体育节徽标设计”、十月的“遇见秋天 遇见美”等,将楼梯转角、宽敞走廊设置为成果展示区,学生或现场展演才艺,或展评优秀作品,以开放的视角、多样的呈现方式吸引学生走出教室。多样化、多元化的课间活动让孩子们各展所长、各得其乐。 我校在承办“山东省奥运全运冠军公益行”现场会上,孩子们表演的手势操获得了入会嘉宾的高度赞扬。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