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一线采风
高校与高中思政课堂的深度对话:戴吉亮教授赋能威海二中思政课“活·深·实”
发布日期:2025-10-09 10:24 信息来源:威海二中  浏览次数: 字号:[ ]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9月26日,青岛理工大学戴吉亮教授一行应邀莅临威海二中,开展思政学科教学专题指导。本次活动由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邵雪晶主持,威海二中校长窦常兴、威海市高中思政教研员黄进淑、市直高中骨干思政教师及我校政治教师共同参与。

活动中,戴吉亮教授观摩了威海二中魏玲老师执教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课。魏玲老师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注重科学精神与政治认同的培养,通过生动案例与清晰逻辑,将抽象的哲学原理娓娓道来,实现深入浅出。课堂氛围积极活跃,师生互动充分,展现了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在随后的研讨环节,戴吉亮教授围绕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深入人心,提出四点建议:

一、注重教学深度,推动思维进阶。思政课应通过“问题链”设计,实现知识的纵向贯通与结构化,避免碎片化教学,同时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课堂,增强理论阐释的连贯性与说服力。

二、贴近学生实际,增强育人实效。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破解学生对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激发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思想困惑中坚定理想信念。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夯实育人根基。鼓励教师研读经典、深化理论研修,筑牢信仰之基、提升专业厚度,从而实现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四、深化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转型。通过课题引领,推动教师从经验型教学向学理型教学转变,提升课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效能。

邵雪晶副院长强调,思政课建设应坚持系统思维,强化价值引领,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课堂教学要扎根生活实际,以有深度的议题激发学生思考,避免“表面热闹”,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统一。同时,要巧妙融入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打造既具思想深度又有情感温度的思政金课。

威海市高中思政教研员黄进淑老师提出,应构建“底色+亮色+彩色”三色思政课程体系。底色课程重在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强化价值引领;亮色课程推进跨学科融合,厚植家国情怀;彩色课程依托红色研学、社团活动等促进知行合一。她还指出,可借助“思政同城大课堂”等平台,推动教师跨校协作、跨科融合,实现从“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型。

窦常兴校长在总结中对专家组的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此次指导为学校思政教育凝聚了共识、指明了方向。学校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办学特色,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持续推动思政课内涵发展与形式创新,增强课程吸引力与感染力,努力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平台优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思政教育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关乎学生成长的方向与根基。本次高校教授入校指导,是“双高联合育人”机制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威海二中将继续深化与高校的协同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凝聚育人合力,不断推动思政教育提质增效,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深入学生心灵、引领时代新人的重要力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