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深读书,初高贯通促成长 ——市教研院开展初高中语文“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 |
|||||||||
|
|||||||||
4月18日,我市初高中语文学科“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在荣成市第二中学顺利举行,各区市教研员及骨干教师260余人参加活动。 上午,活动聚焦核心素养在学段间的进阶培养,以“诗歌意象教学”为主题拉开了初高中同课异构序幕。凤凰中学韩海霞老师和荣成二中杨丽洁老师分别依据初高中不同学情和不同学段培养目标,进行了古诗词比较阅读指导课,从任务设置、问题推进、评价引领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诗歌教学在不同学段对学生的梯度性培养。荣成市语文教研员从初高中诗歌赏析的不同要求、能力培养、评价角度、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例进行了点评。在随后的经验交流环节中,威海市环翠中学马丽英老师介绍了初中依据教材进行诗歌整合、遵循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读懂诗歌的教学探索,荣成三中刘华荣老师则交流了在新高考导向下高中诗歌考查目标的已有变化和当下应有的教学策略,强调了教考衔接、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下午,围绕叶嘉莹先生的《<人间词话>七讲》举办了“同研大学一本书”交流活动。我市语文学科自2022年4月开启线上读书交流活动,迄今已三年整。自去年开始“同读大学一本书”活动,已有50位老师就十几本大学教材做了自己的读书分享。在本次活动中,就大学必读书目《人间词话》,结合叶嘉莹先生的解读,威海一中的陈莉霞、王世珍两位老师分享了她们从困惑入手,读书解疑,提升认识,进而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发感动之情、进行诗歌创作的经验;望海园中学安宁老师和威海二中李媛老师则聚焦诗歌境界,探讨词人笔下的“境界之美”,并就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提出自己的思索与感悟。最后威海市语文教研员做总结发言,强调要立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力求做到诗歌学习的“宽基础”,高中要有评鉴能力的“窄突破”;教师要强化学习,既要坚持经典论著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做好数字化时代的同行者,初高中教师应联手共研,为学生语文能力及素养的贯通培养,贡献专业力量。 此次联合教研活动深度落实市教研院提出的初高中“衔接、融合、创新”联合教研模式,为推进初高中联合育人助力。语文学科继初高中写作教学的三年贯通研究之后,开启了诗歌教学研究新篇章,期望在深厚学生的诗歌积累、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方面有创新性突破;同时借助“同读大学一本书”活动,让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有效赋能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