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简讯 |
|
威海市教研院开展“书包减重、作业减负”(初中实验校)调研活动 | |||||||||
|
|||||||||
为贯彻落实威海市2025年教育领域改革攻坚十项重点任务,积极推动我市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6月27日,市教研院与威海市“书包减重、作业减负”6所初中实验校、中心城区各区教研中心有关人员座谈调研,深入探讨各区、实验校在前期探索中取得的经验、面临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等。 各实验校聚焦作业管理与实施机制,结合校情,“一校一策”,取得了初步成效。威海市古寨中学推行“三个先”原则,即先做后发,先批后讲,先改后盯,确保作业管理常态化。威海市实验中学创新“11252”模式,即“1”个错题、“1”次精讲、“2”个变式训练、“5”天后再测“2”题,进行精准补救。威海市环翠中学构建校级“三维”作业资源库,从单元、课时、专题三个层面保障作业设计质量。高区一中实施课后服务“限时训练”模式,以时间约束促专注力提升,确保80%以上学生各科作业“校内清”。经开区皇冠中学创新生活化、实践性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内驱力,并通过课堂即时反馈、作业诊断、数据诊断等过程性信息,驱动精准教学。临港区实验学校精心打造“1+X”作业模式,以核心任务“1”为基点,拓展设计多项实践任务“X”,关注实践创新性作业设计。 中心城区各教研中心围绕教研支撑和数字化赋能两方面取得了初步经验:一是发挥教研支撑作用,指导实验校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通过定期评比等方式开发优质作业资源,进一步优化区、校两级作业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二是依托大数据平台,实现AI智能批改与即时反馈,构建“主观题结构化评价+客观题自动批改与标注错因”的精准评价体系,智能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 此次调研活动深入探讨了“书包减重”与“作业减负”的双维改革,不仅关注作业量的科学调控,更聚焦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优化、分层作业精准推送、智能批改系统应用等关键领域的创新实践。下一步,市教研院将通过教师培训、优质作业展评等方式,全面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与课堂教学效能,系统推动“减负提质”从阶段性探索转向长效化实施,切实构建轻负高质的教育生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