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即焦点!威海艺校锡镶圈粉推普启动会场 | |||||||||
|
|||||||||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考工记》 9月15日,威海市第28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威海世昌中学举办,威海艺术学校师生携亲手制作的锡镶艺术品亮相活动现场。他们将普通话推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锡镶技艺”体验展示巧妙融合,在言语的韵律与器物的温度中,共同演绎了文明传承的清澈回响。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在我校锡镶社团“小老师”指导下,参与启动仪式的部分师生亲手体验了雕刻、抛光等工序,他们从单纯的游览者变为参与者,成为活动现场的吸睛亮点。錾刻声声清脆,如普通话的字正腔圆;锡线流转蜿蜒,似汉语拼音的韵律起伏。这一刻,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实现了完美共鸣——普通话是传承的载体,锡镶是传承的内容,二者共同诉说着中华文明之美。 这场别开生面的体验展示,是我校产教融合成果的生动缩影,也是“大思政课”建设成效的鲜活呈现。2024年秋季学期,学校将非遗工作室引入校园,让锡镶技艺从博物馆展台走向学生实操桌,实现了“教学-生产-创新”的闭环。学生在练就技艺的同时,学会了用普通话讲述锡镶故事,用当代审美解构传统纹样,用银色脉络弘扬家乡文化,真正让非遗“活”在了当下。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威海艺校这场特殊的教育实践,既让非遗技艺在学子手中焕发新生,更让普通话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完美诠释了“技与艺共生,言与器同辉”的美学境界。我们惊喜地看到:非遗文化传承的真正密码,正在这言传身教、手口相传中,绽放出这个时代最动人的光彩。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